微小青春期(微小青春期乳核大小)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159 评论:0

微小青春期的基本特征

微小青春期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在内分泌学非常经典的教科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045页(在不同版或不同译本上,页码会有所出入)上,就有关于微小青春期的详尽描述。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较为常见

其实,幼小儿童的这种乳房发育现象并不都是性早熟,其中绝大多数只是一种第二性征的特殊表现,是一种发育变异现象,也是一种自限性的病症,称之为儿童单纯乳房发育,是部分性早熟的一种。据浙江省儿童医院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例宝宝是单纯的乳房早发育,这和浙医儿院每年120万宝宝的就诊量相比较,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单纯的乳房早发育,是两岁以下的婴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孩子会自愈,并不会引起大家所认为的性成熟。

性成熟可分为四个期,两岁婴儿处于“小青春期”

为什么两岁以下的小婴儿比较容易发生单纯的乳房早发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一个小青春期。性成熟可以分为四个期:胎儿期、围产婴儿期、儿童期、围青春及青春期。其中围产婴儿期可以称为小青春期,控制人体性征发育的器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还未发育完善,一些婴儿的腺轴处于活性状态,就容易出现体内雌激素和促卵泡雌激素的增高,从而导致乳房增大。

多数宝宝两岁后会暂停发育,如继续发育须就医

大多数孩子都会在两岁之后自愈,家长可以放心。但也存在个别孩子无法自愈,如果2岁之后孩子乳房持续增大,就要重点关注,可能诱发真性性早熟。医学分工日益精细化,不但普通的外科医生不知道性早熟的真正定义,即使是儿科医生对小青春期这个概念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一些医生在看到宝宝乳房增大后,会简单地判定为性早熟。

说了雌激素是内源是微量元素,一亿倍才能影响得了人么

卫生部公布有关性早熟雌激素知识问答 2010年08月16日16:04 卫生部网站

一、关于儿童微小青春期

出生时,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轴作为体内重要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虽还不像成年人那般稳定,但已基本完成建立。出生前,在母亲体内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使该系统暂时被搁置。出生后,随着脐带被剪断,胎儿与母亲失去了连接的纽带,胎儿内分泌系统必须开始学会独自承担重任。离开母体后不久,尤其是未来的男子汉们,在数分钟之内就开始调试其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运行功能,分泌的雄激素水平最高可达到正常成年男性水平的低值。此时,睾丸轻度增大、有阴茎勃起,甚至可一过性地表现为颜面少许粉刺,此现象可持续到约半岁左右;与男婴相比,女婴的反应稍慢一些,但也要在几小时之内开始调试自己的生殖内分泌系统。此时,这一系统还不十分稳定,可间断地分泌雌激素。在此期间,雌二醇水平可波动于0到50pg/ml(相当于正常成年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限)之间。部分对雌激素敏感的女婴可出现较明显的乳房发育。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甚至极少数女婴还可出现类似青春少女月经的少许出血现象。这些表现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并且不十分明显,但可出现在2岁之前。婴幼儿期的这种表现,极其类似于真正青春发育的过程。因此,医学上形象地把它称之为“微小青春期(minipuberty)”。可以把微小青春期看成是数年之后真正的“大”青春期的一次小型预演。目前,对微小青春期的实际意义并不十分清楚,其表现也因人而异。常常被我们忽略,但它的的确确是存在于我们生命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

二、关于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是指第二性征出现的年龄比同时代、同种族、同性别的正常人群要早。正常人群的青春发育年龄随时代而不同,有不断提前的趋势。就目前而言,女孩在8岁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和/或9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和/或一侧睾丸容积≥4ml,就被认为是性早熟。提示应该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以除外体内存在的影响健康的疾病。

三、儿童性早熟的种类

性早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为指导病因诊断和治疗,临床上主要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分为: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和周围性(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与真正的青春发育过程完全相同,它有下丘脑—垂体—性腺(睾丸或卵巢)轴系的参与,能产生生殖细胞,可具有生育的能力;周围性性早熟仅有性激素作用导致的第二性征发育,没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的参与,不能产生精子或卵子,因而不具备有生育的能力。真性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复杂,既可因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触动青春发育的“开关”所致,也可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谓特发性的中枢性性早熟;周围性性早熟导致第二性征发育的性激素可来自体内或体外。体内可来自分泌性激素的各种肿瘤,体外可来源于食物或药物。

根据第二性征发育的程度分为:完全性(真性)性早熟、部分性(假性)性早熟、单纯性乳房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熟等。

根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否真正启动分为:促性腺激素依赖性(真性)和促性腺激素非依赖性(假性)性早熟两类。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治疗,前者有效,后者则无效。

总之,各种分类方法之间可有相互重叠。

四、关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和婴儿会发生单纯乳房早发育

单纯乳房早发育是指女孩仅有乳房发育提前,不伴有其他性征(如阴毛、腋毛)的出现,也没有骨龄的提前和生长加速。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2岁年龄婴幼儿,常为微小青春期所致。

单纯乳房早发育也可以发生在儿童期(2~8岁),发生机制与婴幼儿期不完全相同。除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稳定外,儿童期发生单纯乳房早发育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高蛋白饮食、环境中类雌激素污染物的影响、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经常接触与性有关的传媒。可以明确的是,单纯乳房早发育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尚未完全启动。

五、关于儿童假性早熟

周围性性早熟也称假性性早熟或促性腺激素非依赖性性早熟,是指患儿仅有第二性征的发育提前,而无性腺功能(排卵或精子生成)的成熟,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真正启动,而是与下丘脑GnRH无关的内或外源性性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其性早熟症状往往是某种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并非为一种独立性的疾病。因此,对假性性早熟患者的治疗,应切断产生性激素的来源,用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药物—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无效。

假性性早熟的病因很多,无论男孩或女孩,分泌性激素的生殖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和摄入或反复大量地接触外源性性激素是引起假性性早熟的最常见病因。

六、关于女孩乳房发育规律

女孩出生至青春发育成熟,生理的情况下有3个年龄段可见乳房发育性增大。第一个是新生儿生后1周内,可见乳房肿大,触之质地稍硬,甚至有少量乳汁溢出;此状态是母体的雌激素经胎盘进入儿体所致,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很快被孩子自身代谢清除,故无需处理。2周后肿大的乳房自然消退,民间认为要挤压出乳汁使其消退的处理是错误的。第二个乳房会自然增大的年龄段是婴儿期。女婴的卵巢在出生时已具备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但雌激素分泌要接受来自脑部的指令,此控制系统称之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3个月末的胎儿此系统已具备调节功能。出生后早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处于相对生理性活跃状态,下丘脑-垂体会活跃地释放信号使卵巢分泌雌激素,使部分女婴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下,乳房发育增大。此状态被称之为“微小青春期”,但此时乳房直径一般不超过2-3厘米,而且不会进行性增大,不需任何治疗,数月后自行消退。1岁后此活跃状态逐步抑制(使增大的乳房自行逐步消退),至儿童期其功能基本静止。此后乳房再次发育是真正的青春期开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2005年组织了全国九大城市的青春发育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女童青春期乳房发育开始的平均年龄是9.2岁(7.7-10.95岁),与国际上青春发育年龄提前的年代趋势一致。

七、单纯乳房早发育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对乳房早发育,最重要的是排除真性(中枢性)和假性(外周性)性早熟。一般来说,单纯乳房早发育会自然消退,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故不需要治疗。但是,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加强随访是有必要的。家长必须注意,有一部分在最初诊断为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也有可能同时有潜在病因,若此种病因不及时去除而长期存在,乳房持续不消退抑或继续增大,有可能会继发真性性早熟。如果发生了真性性早熟,则会影响儿童的终身高和心理健康。因此,应强调定期复诊,拍X-光片复查骨龄、行子宫和卵巢B超,必要时行LHRH激发试验,及时发现真性性早熟,并治疗潜在疾病。

八、关于雌激素及其类型

雌激素是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信使物质。体内雌激素主要有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 (E3)三种。E2是妇女体内的主要雌激素。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周期形成等,同时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如精子发育等也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持男性骨骼健康也是必需的。

九、雌激素有哪些来源

雌激素是人体或动物机体自然产生的类固醇甾体激素,也可经口腔摄入通过消化道吸收,还可透过皮肤或黏膜吸收。

十、关于国内牛奶雌激素含量的研究

有报道显示我国市售盒装液态牛奶雌二醇激素含量117—199.3±42.5ng/l,孕酮含量为0.49—2.81±0.4ug/l。

十一、关于检测奶粉样品的来源

圣元乳粉样品来自湖北省患儿家中剩余乳粉,以及湖北武汉和北京市场销售的优博、优聪样品,共计42份样品。还抽取了国内外其他14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共31份样品。

十二、关于动物源食品激素检测方法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国内外动物源食品激素残留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确证和定量测定。我国将该检测方法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奥运食品的激素检测,适用于动物源食品,如牛奶、牛肉等的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糖皮质醇激素的测定,检测的组分包括机体中内源性的性激素及外源性的合成激素。

十三、检测方法与国际上通行方法是一致的

本次检测采用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食品中多组分目标化合物检测的灵敏可靠、特异确证的检测技术,是激素等残留化合物检测中普遍使用和推荐的方法,具有国际先进性。

十四、关于圣元奶粉检测结果

在送检的42份圣元优博乳粉中,未检出外源性的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仅检出低含量的内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的雌激素总量为0.2-2.3μg/kg,孕激素总量为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中检出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以上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十五、关于其它品牌奶粉的测定结果

为科学评价检测结果,本次还抽取了国外品牌和国内其他品牌奶粉,从湖北省和北京市共抽取了14家企业、20个品牌共31份样品,检出了内源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均在文献报道范围内。

十六、关于文献报道范围的牛奶中内源性雌激素含量

文献资料显示,美国、韩国、荷兰等原料奶和市售牛乳中雌激素含量在0.16- 4.4μg/kg,孕酮最高数值是98.0μg/kg(将液态奶按8:1换算为乳粉的含量)。

一般情况下,牛初乳的雌激素水平较高。0-2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为一般乳粉含量的10倍以上;第7天的牛初乳雌激素含量则为乳粉的 5倍左右。

十七、关于牛奶中雌激素含量影响因素

乳牛在乳汁分泌的调节过程中,除体内催乳素作用外,还有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等激素的共同参与才可完成泌乳这个过程。牛奶中激素含量受母体品种、不同生理阶段、受孕次数、饲料营养等影响。一般来说,无论是生乳还是市售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范围变化较大。

另外乳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激素水平也会相对高。这是因为雌激素和孕酮都是脂溶性的,部分雌激素可以与乳中蛋白质结合,因此乳品激素含量会有所提高。

十八、关于人母乳中的雌激素含量

有文献报道,人母乳中雌激素范围为7.9-18.5ug/L,孕酮为10-40 ug/L。

十九、关于国内外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

据国外文献报道,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是1/万至2/万。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或病变的儿童的发病率比正常儿童高。具体而言,对于女孩,小于2岁时,发病率约为0.5/万;2-4岁时,发病率约为0.05/万,5-9岁时,发病率约为8/万; 对于男孩而言,小于8岁时,发病率为1/万,8-10岁时,发病率为1/万。

也有报道称,女孩的性早熟患病率为2-2.3‰,男孩的性早熟患病率0.5‰。

二十、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母乳是婴儿的最适宜、最安全的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我国卫生部均提出建议:婴儿生后最初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后在及时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母乳中包含婴儿需要的所有营养,可提供孩子的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素需求,其中蛋白质丰富,易于婴儿消化吸收,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同时,母乳中的免疫物质、生长因子、消化酶类等,又能提供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预防感染,促进婴儿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婴儿对母乳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母乳是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还包括母子的接触、语言、眼神等良性刺激,促进婴儿对外环境的认知及亲子关系。许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还对儿童后期健康如减少成年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成年期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卫生部专家组提供)

卫生部“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专家组名单

王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研究员(组长)

罗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教授

杜敏联

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儿科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前组长/教授

功纯秀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 教授

伍学焱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垂体性腺学组组长/教授

朱 逞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教授

杨艳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教授

梁 黎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教授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杨月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员

赵云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研究员

邵 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员

陈小波

首都儿研所内分泌科

科主任/主任医师

1岁女孩乳房发育怎么办?应作哪些检查?

患者:小女在1岁零6个月时发现单侧乳房有发育的迹象,随后到医院检查,当时只是单侧乳房长大,摸起来有想肿块,检查了性激素水平,为34.82,医生告知性激素水平是正常的,一月后,变软,另一侧也有发育的迹象,前囟门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闭合 咨询该怎样治疗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潘嘉严:您好!感谢您的信任!对于2岁以内女孩出现乳房发育现象,首先要做子宫、卵巢B超,看看子宫、卵巢有无增大,是否有生长卵泡?和性激素水平,区分是性早熟,还是单纯乳房早发育。如果是单纯乳房早发育,在排除摄入过多性激素和相关疾病后,应该考虑属于微小青春期可能性大。请尽快到有儿童内分泌专科或矮小症、性早熟专科的正规医院就诊。年龄过小出现发育迹象,首先要考虑是否是微小青春期?有无外源性激素摄入过多的可能,如过多的保健品(特别是牛初乳等)、避孕药等?第二,如果考虑为性早熟,需要做详细检查,年龄越小出现早熟迹象存在可分泌性激素的肿瘤可能性相对越大。第三,需要检查骨龄、子宫、卵巢B超、肾上腺B超,垂体磁共振或CT,还需检查肾上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必要时检查AFP等,甲减和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都可能是性早熟的病因。必要时做促性腺激素激发试验,以了解是否是真性性早熟和有无肿瘤或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影响等。第四、年龄过小者即使是真性性早熟一定要对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如达菲林,抑那通等)慎之又慎!

10月大女婴乳房增大家属质疑奶粉问题,是奶粉问题吗?

8月29日,湖北武汉。湖北武汉,陈女士不到1岁的女儿乳房增大,B超显示乳腺增长,睾酮偏高,目前有腹泻发烧症状,家属质疑奶粉问题。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乳房增大的情况的时候,就立马带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经过医生诊断,最终确诊为“微小青春期”。但医生并不能证明因“微小青春期”引起的乳房增大是与婴儿喝的奶粉有关。

而陈女士(女婴的母亲)则表示自己的女儿是喝了这种奶粉半个月之后,才出现乳房乳头增大、发烧腹泻的症状,因此陈女士认为是奶粉的问题。但奶粉厂家的负责人出示此款奶粉的所有质检报告,质检报告显示各项指标是正常的。

在医生专业的角度分析,“微小青春期”并不是一种疾病,是刚出生的婴儿会激素偏高,再加上外来激素的敏感刺激而引起的症状。但这些乳房增大、性早熟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新陈代谢后自行缓解或消失。不过医生建议陈女士不要再让女婴喝这款奶粉,同时建议选择新奶粉里不要含有大豆、牛初乳和蜂蜜的成分。也许是因为这些成分都可能成为外在的敏感激素刺激吧。

而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和专业人士,并不能定论奶粉厂家的质检报告是否可以说明问题,关于奶粉的问题还是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专业的鉴定。

通过这件女婴“微小青春期”事件,作为家长的都应该能从中得到体会。首先奶粉要选择正规途径引进的,切记不要贪小便宜,一定要选择安全质量过关和合格的奶粉产品。然后再看奶粉看营养比例,因为每个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同,给孩子挑选奶粉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宝宝自身所需来挑选,否则容易会引起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最后还要结合孩子的体质,有些宝宝肠胃消化功能未完善,会出现乳糖不耐症,喝某些奶粉就会引起腹泻的情况。

最后,祝天下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微小青春期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对发育、身高智力没影响

伍学焱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这3例女婴暂时不需要治疗,只要随诊观察就可以了。他还透露,“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现象会在两岁之前自己消退。 昨天的发布会上,邓海华还透露,湖北省对3例疑因食用乳粉致性早熟的病例再次会诊和回访,并检测激素水平、骨龄等项目,未发现患儿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仅能判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为临床常见病例。 此外,卫生部向部分国内儿童专科医疗机构调取的就诊资料显示,近年临床就诊的儿童性早熟病例数未见异常升高趋势,就诊的假性性早熟儿童中,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基本相当。 伍学焱教授表示,“对湖北报道的3例婴幼儿,我们反反复复研究过她们的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以及影像学的检查。我们看来,都属于正常的微小青春期范围”。 伍学焱称,“微小青春期”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在微小青春期测定激素,如果说激素水平低下,将来这些人在成年期可能会出现性腺功能减退症,也就是将来没有青春发育。在大量的文献当中,不管吃母乳还是吃奶粉,都有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明显,有的人不明显呢,我想这是个体的差异。” 在昨天的发布会结束后,伍学焱告诉早报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这3例女婴暂时不需要治疗,只要随诊观察就可以了,“对于未来的发育、身高应该都没有影响,一般来说,这种病对智力也没有任何影响”。他还透露,这一“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现象会在两岁之前自己消退。

激素含量或纳入监测

“这种检测是复杂的也是需要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比较昂贵。将来我们可能会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里纳入相关的监测内容。” 昨天的发布会后,应媒体记者的要求,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专家组名单。与之前媒体报道的9人专家组人数不同,实际的专家组人数为13人,均属内分泌、儿科、妇幼、营养、食品安全、检验等领域的权威人士。 邓海华透露,13人专家组对湖北省3例患儿会诊结果进行会商,对样品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确保了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卫生部医政司和妇社司委托北京、湖南、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权威儿童医院,统计近5年来的儿科内分泌科的门诊情况,统计了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的病例情况,以及喂养方式,专家组对这些儿童性早熟病例进行了讨论。 此次事件之后,奶粉激素的检测有无可能列入奶粉常规检测的项目?对于这一问题,邵兵在8月15日的卫生部发布会上回应称,“从技术上说,我们可以把这个项目纳入日常检测的范围。这种检测是复杂的也是需要检测成本的,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比较昂贵。将来我们可能会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里纳入相关的监测内容。”

基本特征

微小青春期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在内分泌学非常经典的教科书《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045页(当然,在不同版或不同译本上,页码会有所出入)上,就有关于微小青春期的详尽描述。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较为常见 其实,幼小儿童的这种乳房发育现象并不都是性早熟,其中绝大多数只是一种第二性征的特殊表现,是一种发育变异现象,也是一种自限性的病症,称之为儿童单纯乳房发育,是部分性早熟的一种。据浙江省儿童医院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例宝宝是单纯的乳房早发育,这和浙医儿院每年120万宝宝的就诊量相比较,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单纯的乳房早发育,是两岁以下的婴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多数孩子会自愈,并不会引起大家所认为的性成熟。 性成熟可分为四个期,两岁婴儿处于“小青春期” 为什么两岁以下的小婴儿比较容易发生单纯的乳房早发育?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一个小青春期。性成熟可以分为四个期:胎儿期、围产婴儿期、儿童期、围青春及青春期。其中围产婴儿期可以称为小青春期,控制人体性征发育的器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还未发育完善,一些婴儿的腺轴处于活性状态,就容易出现体内雌激素和促卵泡雌激素的增高,从而导致乳房增大。 多数宝宝两岁后会暂停发育,如继续发育须就医 大多数孩子都会在两岁之后自愈,家长可以放心。但也存在个别孩子无法自愈,如果2岁之后孩子乳房持续增大,就要重点关注,可能诱发真性性早熟。现在医学分工日益精细化,不但普通的外科医生不知道性早熟的真正定义,即使是儿科医生对小青春期这个概念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一些医生在看到宝宝乳房增大后,会简单地判定为性早熟。

女婴微小青春期一般要持续多久结束 长大的乳房会不会变小

不能挤!新生儿乳腺组织在胎儿阶段由于受到母体妊娠时激素(孕酮、催乳素)分泌的影响,不论是女孩,还是男婴,都可能在出生后出现乳腺组织肿胀,甚至分泌少量液体或乳汁,这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应可以持续2周或者更长的时间,而后自然消退,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生后1-2周内,正在充血肿胀的乳腺组织容易因创伤或乳房邻近的部位化脓性感染及其它原因发生化脓性感染,形成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然而有些家长受传统习俗影响,担心小儿特别是女婴长大后乳房不能发育和泌乳,而采取一种‘挤奶头’的作法,挤压肿胀的乳腺不仅于今后小儿发育无补,反而由于挤压导致乳腺受伤,致病菌乘机侵入而继发感染,引起单侧有时是双侧一起出现化脓性乳腺炎。部分新生儿虽然无乳房肿胀,但有乳头内陷或者乳头不显,家长也会试图用挤奶头的方法加以纠正,其结果,也常常导致乳腺发生化脓性炎症。

标签:微小青春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