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保(马三宝征西是什么意思)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132 评论:0

明朝马三保(宝)真实身份又是谁?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明朝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军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马三保就是郑和?

马三保就是郑和;郑和是太监。

郑和(1371一1435),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初入宫当太监,因在燕王朱棣争夺皇位的战争中立过军功,赐姓郑。

1405年(永乐三年)率水手、官兵2.78万人,乘“宝部”63艘,通使“西洋”,两年后返回。

以后又6次下“西洋”,至1433年,总共28年间,经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麦加,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1435年6月29日(明宣德十年六月初四日)郑和与世长辞。

扩展资料

郑和早年经历

郑和生年、被明军俘虏以及被阉割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吴晗推测郑和大致生于1371年(洪武四年),后渐被学界奉为通说,但也有1370年 、1375年等不同说法。

1382年(洪武十五年),郑和之父马哈只在战乱中死去,有学者推测郑和为傅友德、蓝玉等统率的明军所掳当在此事之后。

郑和名号考异

“三保”二字,并不是郑和的专名。与郑和同时代的,尚有“内官三保、“杨三保” 、“王三保”等。

严从简已对“三保”二字的含义产生了怀疑,提出了“郑和旧名说”与“三太保之简称说”(即认为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享有“三太保”的尊称,后简化为“三保”)两种观点;

_继佐亦称“三保”为郑和初名,而“郑和”则为御赐姓名。

后世考证郑和的历史信息时,就“三保”也有“小字”、“原名”、“法名”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三保”为阿拉伯语“撒尔宝”(Shaban)的音译,一说“三保”与元代“三保奴”的蔑称有关,等等。

“三保”二字,又作“三宝”,该称散见与郑和有关的多种历史文献及命名物。

一说“三宝”乃佛家之语,即以佛、法、僧为三宝;

一说三宝”与“三保”是可能是同一胡语名号的不同音译;

一说,“三宝”是郑和的佛教法号;

一说,“三保”可能是郑和的初名,而“三宝”可能是郑和信仰佛教后的称呼;

还有的说法只取“三宝太监”之说,并认为“三宝”可能是郑和的小名;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马三保征东是哪个朝代

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鬼魔杨池”兴兵反唐,奸臣刘宏基动本讨伐元帅。

马三保父子马前先行,军阵以上刘宏基害死马三保之子,企图里应外合谋取大唐江山。马夫人不计前嫌以国家为重率领人马破贼立功,

除了奸臣保了大唐江山。

郑和的本名是马三保,为什么最后要改姓了郑呢?

因为这是明成祖赐姓的。

因为他下西洋。下西洋有这么大的功绩可以被赐姓吗?那是必然的,我们这里可以聊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明成祖在位二十多年,营建北京,征讨蒙古,稳定辽东,明朝商业税非常低,不下西洋去弄钱,哪里有钱呢?舰队被废除之后,几个海岛国家都解决不了了,因为一打仗就没有钱,没钱士兵就去搜刮民脂民膏,去强抢百姓。明政府日常开销都难以维持,最后才被满清十几万人打败。

明朝路上交通不发达,没有非常好的贸易线,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郑和的西洋贸易线,才支撑了明政府庞大的开销。

当时海上局势不稳定,海上非常不安全,连来朝贡的使节船只都被打劫。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能震慑到整个东南亚海域,对别国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了侵略势力,维护了海上的安全。并且还清剿海盗,安置海外流民,使沿海城市不会让流民侵扰,维护了边防的稳定。

中国当时发展的很不错,但是郑和到达的一些国家非常贫穷落后,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经济文化都非常差。郑和下西洋还传播了中国古代文化,带去了很多中国特产工艺品等,也教给当地很多先进的技术,农业技术、生产技术,推动了西洋各国的发展。当然也把别的国家好的文化、艺术带来中国,比如西方比较出名的雕刻、绘画,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不仅仅开通了中国到东南亚甚至非洲的航路,也让世界各地经济贸易往来,使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变化,瓷器交易量剧增。明代景德镇专门为郑和下西洋生产瓷器。带动了很多中国工业链的发展与进步。

郑和船队的人员在一次次航海中完善了古代航海技术,对于天文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后世看到的繁华、前人付出了无数的代价。

马三宝自然是因为有功而被赐姓,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赐姓由来。整合在“靖难之役”功劳显著,明成祖嘉奖“靖难之役”有功之臣,说他非常英勇表现突出,亲手写了一个郑给郑和,并且升为太监总管,在当时是非常大的荣誉了。

可惜他是太监,不然我觉得很可能跟郑成功一样 被赐姓朱。到底皇上还是觉得太j低人一等了。

郑和被称为三宝太监,那三宝是什么?

所谓的“三宝”其实是他的本名“三保”。明朝年间的大太监郑和,可谓是古往今来最富盛名的宦官。他不仅是一位宦官,还是一位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更是我国人尽皆知的历史典故之一。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郑和还有一个外号,叫做“三宝太监”,为什么他会有这么一个看似莫名其妙的外号呢?所谓的“三宝”又指的是哪三宝?

三宝背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郑和原名马三保。有一些学者认为,郑和的“三宝”太监是源于佛教的“三宝”也就是:僧,法,论,说实在的,这实在是“史无所载”。我们翻阅一下《明史》,就知道郑和是正统的回族人,他的宗教信仰也不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佛教,而是伊斯兰教。身为穆斯林,他起一个“佛家韵味”的名字是想说明什么?郑和虽然也有过法号,但是他的法号辗转更改三次,之所以起法号,其实都是为了明朝年间“迎回佛牙舍利”所做出的政治举动而已。

在明朝的一部分民间资料和野史中,其实所谓的“三宝”太监是“三保太监”,此“保”非“彼保”。我们翻阅一下当时的县志资料,就能发现郑和的原名:马三保。根据史料记载,他所在的回族军队在洪武17年被明军所击败,从此被蓝玉等人带回朝廷作为俘虏处理。可能因为他在某方面有着“杰出天赋”,他就被净身入宫,久而久之成了朱棣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之一,我们熟知的“三保太监”。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什么“三宝太监”。

综上所述,其实所谓的“三宝太监”原本应该叫做“三保太监”,这个称谓源于郑和的原名:马三保。

标签:马三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