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与意志,向美丽中国目标奋进

生活百科 7个月前 阅读:96 评论: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和长远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楼设计和发展定位,坚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与意志,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越,向美丽中国目标奋进。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中国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除了意味着全面红色变革已提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程,但是描画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愿景的时间轴,更描绘出以红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公路与方向。习近平总主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指出以全面红色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导向。

战略定力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全面整顿,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主任多次指出“要保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刻地强调了中国坚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诠释了中国坚定打赢环境污染预防攻坚战的意志,彰显了中国坚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愿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将其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方位发展进程。这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注重和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继续推动生态环境整治体系和整治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红色与文明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强化环境整治与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三年发展规划中的比重不断降低,已是国家三年发展规划持续追求的重大目标之一。“十二五”时期,“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推动转变经济发展形式的重要着重点。国家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和保护力度,推动全省生态环境整治逐渐改善。“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目标之一。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扩大环境综合治理的规模,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之一。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中国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增强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

2020年到2035年是党和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拼搏目标的第一阶段。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将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历史的新发展阶段,促使综合国力上升到历史的新高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广泛产生红色生产生活形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是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将进一步提高环境整治与保护的规模和力度,勾画蓝天碧海净土的生态画卷,造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走向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国家总体布局、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注重,固守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欲打赢环境污染预防攻坚战和构建生态文明大国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红色理念是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须要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和推动。中国在举办环境污染预防和生态保护的进程中,不断探求新的发展理念,以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色”理念,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和创新这一理念,指引中国迈向红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公路。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主任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并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彰显”。在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上,习近平总主任提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原则是对红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主任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之一,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红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绿色”理念的集中彰显和真谛,是指引中国迈向红色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主任多次阐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辨证关系,即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并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经济发展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为社会发展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红色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了发展与环境的“舟水关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下降方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无法承载的负荷。国家经济增速与社会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破坏为代价,不能以损害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发展不能竭泽而渔,红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方向。绿水青山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倡在发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高度协同,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辨证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辨证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遵守自然规律,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必然遭致自然的惩罚。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中国迈向红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形式与发展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将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保护人民的健康,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渐下降的须要。它彰显了党和政府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宗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阐明了自然万物循环的规律和万物变化的本质,阐明了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它指出环境整治过程中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重要意义。

“绿色”理念深刻阐明了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推进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彰显了党和政府推动红色发展的使命感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绿色”理念是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红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应遵守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

红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境综合治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弱项、漏洞和短板,仍须要实现更多的突破。当前,中国已从高速下降阶段逐渐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更高要求。怎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接轨,是关乎怎么发展的问题,也是关乎怎样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探求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答案,并在实践检验中提出红色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中国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指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路径。红色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破坏的标本兼治之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这须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向红色变革,进入红色发展之路。

第一,强化红色科技创新,推动红色环保技术的研制和更新,为红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促使两者相辅相成的重要杠杆。在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中国要不断开创节省、循环借助资源能源,减少、消除、避免环境污染与破坏,最小化、化解生态负效应的红色新技术。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施行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带动发展,以创新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再度指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被历史淘汰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往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提出支持红色技术创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和重要领域红色化改建。红色科技创新是带动红色发展,填补生态文明建设弱项的技术支撑。“十四五”时期,中国需强化红色技术创新力度,在环境污染与破坏防治、废物垃圾无害化与最少化技术、土壤与水生态修补、污染源检测、资源能源循环与再生、清洁净化、生态工艺等方面技术实现新突破,构建红色生产、流通、营销链,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速方法的快速转变,加快生态环境整治达到质的新飞越。

第二,建立红色金融体系,完善红色金融机制,从资金流上支持环保产业,推动红色发展。红色金融有助于从资金流上监督和阻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行为,促使社会资金流向红色技术研制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推动企业在生产中、消费者在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建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新政法规防范个贷风险的意见》,以严格个贷管理的方法阻碍和监督企业环境违规行为来促进环境保护事业。2011年,国家发展变革委发布了《关于举办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将7个省市设为实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推动节能降耗。2015年,国家发展变革委发布了《绿色转债发行指引》,通过发挥企业转债融资的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红色环保产业,推动红色发展。2016年,国家七部委发布了《关于建立红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发展红色个贷与红色保险、推进红色投资、设立红色发展基金、开发各类碳金融产品等方法,不断丰富融资工具,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产生新政合力,建立红色金融体系,进而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红色产业,构建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的红色金融之门,促使中国经济向红色发展变革。中国红色金融体系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仍须要不断创新和建立。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红色金融,为推动红色发展提供金融机制支持。“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推动红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脚步,强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制度、绿色基础设施、绿色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推动红色金融发展与创新,为推动红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发展动力。

第三,加强红色法规新政体系,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框架,为红色发展提供新政保障。常年以来,中国施行了多项行政法规、法律细则,强化行政管理和执行力度,强化法制立法与约束力度,从不同层面推动环境污染预防和生态保护。非常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施行了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红色发展的法规新政。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完善红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新政体系的意见》,提出推进完善推动红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标准和新政体系,到2025年基本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框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全面实行红色生产和消费形式,总体提高国家红色发展水平。红色法规新政体系是国家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转向红色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政保障。它有助于推动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借助、污染源降低及末端整治,有助于促进全社会产生红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形式。当前,中国红色生产和消费新政体系仍存在着激励约束力度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须要不断完善和健全。中国仍须要进一步实行红色设计、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清洁生产、促进能源清洁发展、推进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和服务业的红色发展,扩大红色产品消费,建立健全完善的、发挥激励约束功能的红色法规新政体系。

第四,构建红色供应链,推动红色低碳产业体系化,产生高质量的红色循环链,促使国外国际双循环。红色供应链是一个提倡红色理念,囊括产品原材料的获取与供应、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报废与回收等多个环节,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等多重主体的循环链和产业体系。红色供应链是推动国外国际双循环,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推动红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指出,中国要推动产生以国外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推动的新发展格局。强化红色供应链建设应是推动国外国际双循环的突破口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渐下降的美好生活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须要日渐下降。红色供应链是实现红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合理配置、供需良好循环的重要平台,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渐下降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须要的重要平台。红色供应链要求在产品的采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报废和回收,技术研制,项目规划,产业营运和管理等方面坚决弘扬红色理念,严格执行红色标准,实现资源能源节省和循环借助的最大化,减少对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的最小化,有利于推动红色低碳的有效发展。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峰会通常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强化红色供应链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和增加碳排放、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路线图的进程。现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显得愈发激烈而复杂。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应对变化多端的国际政局的支柱之一。红色贸易壁垒已是国际贸易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的工具。推动红色供应链建设,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红色贸易壁垒,建立国际循环的新优势。

第五,推动红色低碳生活形式,产生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共建美丽佳苑。自然是人类的佳苑。保护环境、保护佳苑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人类的生活形式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发展。科学健康的生活形式除了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建设。中国首倡红色生活观,指出每位人以身作则,弘扬红色环保理念,开创红色健康生活形式。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上海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共谋红色生活,共建美丽佳苑》的讲话,强调“我们要提倡简洁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形式,拒绝豪华和浪费,产生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2020年习近平总主任做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坚决阻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省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无耻、节约为荣的气氛。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再度指出要倡导红色生活形式。红色生活倡导节省资源、注重环保、减少污染、适度消费、绿色出游与居住;防止资源浪费和非理智消费,反对物欲主义和享乐主义;指出人人从点滴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坚持不懈,为共建美好佳苑而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迈向红色发展之路。中国本着红色发展导向,强化在红色法规新政体系、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机制、绿色循环链等多领域的建设,为红色发展提供多重保障、支撑和动力,产生红色生产和生活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红色发展变革,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质的飞越。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已进入“十四五”这一新的发展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保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打赢环境污染预防的意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红色理念,促进红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追求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融,构建生态文明大国,向美丽中国紧靠。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大学创新工程“亚太社会文化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大学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