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瑶人(巴瑶人为什么不能上陆地)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67 评论:0

巴瑶族人是什么意思

巴瑶族人是什海上之民的意思。

巴瑶族,是东南亚一个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小规模民族,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全族仅6余人。关于巴瑶的由来,还要讲到外族人民对他们的认识。巴瑶人通常被认为是萨马人的一种类别。在马来语中,萨马(Sana)主要指从事渔业的人,而巴瑶(Bauhaus)则意指“海上之民”。过去,人们习惯将住在岸边定居生活的萨马人直称“萨马”,而以船为家,并于海上游牧的萨马人统称为“巴瑶”,渐渐地巴瑶族人也接受了这样的称呼。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一个叫“巴瑶族”的人群?

这群人主要飘荡在马来群岛的各个海域内,常年以捕鱼为生,他们是“巴瑶人”,因为在海上生存,所以也有人把他们称为“海洋上最后的游牧民族”。

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什么巴瑶人从来不到陆地上生存呢?在海洋里面漂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或许早就听过答案了,在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

在一千年前,马来半岛上某个王国的公主不小心掉进了海里,最后被海水冲走了。国王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便派了一大批人下海寻找,当时国王命令这批人一定要找回公主,如果找不到的话就永远不能回来。

这批人在海洋里面找了很久,可在汪洋大海里根本没有公主的身影。因为国王的命令,所以这些人不敢回到陆地,只能选择定居海洋上,最后成为了没有国籍的“巴瑶人”。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巴瑶族已经在海洋上漂泊了上千年的时间。有很多人都好奇,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巴瑶人的身体会不会发生进化来适应海洋的生活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未来他们或许会演变成美人鱼。

在不同的环境下长时间生存,为了适应环境,身体的某些部位的确会发生变化。比如常年生活在藏族地区的人体内的某些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他们能适应高海拔又缺氧的环境。

巴瑶人因为常年居住在海洋上,所以他们的脾脏也发生了变化。有研究人员把巴瑶人的脾脏和普通居民的脾脏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巴瑶人的脾脏明显更大,而且大了足足有50%。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就是因为巴瑶人长期生活在海里,他们经常下潜到海里捕鱼,长期潜水影响的可不仅是肺部,为了能下潜更长的时间,脾脏也会变大。

目前巴瑶人出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脾脏,因为脾脏比较大,所以大部分巴瑶人都能在水下呆上5分钟以上。不过他们不会进化出独特的脚蹼,巴瑶人选择潜水的区域基本上都是浅海,除了游动,还需要在水下行走,如果出现脚蹼的话反而会影响活动。

马来西亚之旅(十三)——在仙本那走进巴瑶人的世界

花了一个多小时从杜朗岛(Dulang Island)的山上走下来,船老大比划着说带我一个地方,就在山后面,于是我们的快艇就向山的背面绕去。

行驶了将近15分钟,海天一色间出现了不少木屋。

这些独立于世外,用茅草和木板搭建而成的屋子,不知道抵挡了多少大风大浪。它们属于当地的巴瑶人,在去马来西亚之前,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种族人群。

关于巴瑶人,在这里稍作介绍:

这是一群没有国籍,没有户口的族群,有关巴瑶人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问度娘,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巴瑶人常年居住在海上,一生都与大海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图中的这种被称为“lepa-lepa”的木船。他们过着如同中国游牧民族一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是漂流在海上,因此巴瑶人也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他们生长在这些海域,最终也归于那里。有固定木屋居住的巴瑶人是比较幸运的,还有些人只能住在木船上。近年来菲律宾政府关闭了好几个巴瑶人的居住点,因此他们只能向马来西亚沿海的岛屿迁移。

巴瑶人一旦生病,就医对他们而言是件很奢侈的事,从住地划船至岸上就需要好几个小时,治疗费也是不小的负担。由于没有国籍和户籍,巴瑶人的孩子是没有学校可去的。

巴瑶人以捕捞和出售海产品为生,他们也会用捕获的海鲜和陆地上的居民交换食物,比如面粉、糖果、饮料等。有些年轻人有时会到岸上去做苦力挣钱。由于他们的家园远离陆地,因此只要有游客或潜水者靠近他们的生活区域,村落里的男女老幼都会划着船过来讨要食物。

当快艇靠近这些水上屋时正是午餐时间,村落里眼尖的孩子们早已发现了我们,扔下饭碗就往自家的船上跳,小姑娘忙不迭地穿衣服,小男孩来不及抹去脸上的饭粒,以最快的速度爬下楼梯,可能他们以为我船上带了好多吃的东西呢。

划船的应该是他们家的老大,虽然此刻的表情有点狰狞,但是如果反应速度慢,游客手里的食物就被其他人拿走了。

一些不参与讨要食物的大人们则坐在屋门口开心地看着这些上蹿下跳的孩子,生活对他们而言,真的就是如此简单而快乐,只是这位大叔貌似穿着老婆的衣服嘛。

积雨云越来越近了,看那个架势,应该是场大暴雨,父母赶紧带着小孩往家走。

这座独立于海上的茅草小屋,是这一家四口的栖身之所。

一位妇人身边围坐着三个孩子,她边做面膜边对着我的镜头挤眉弄眼,展露着她乐观的本性。很多巴瑶人都会在脸上敷上这种白色物质,刚开始我以为是面膜,但是后来看到很多人脸上都会涂抹这种物质,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个答案,因此只能猜想这种东西可能是用来防晒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另一家的小男孩也奋力地划水,带着妹妹朝我的快艇驶来,陌生人的到来,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可能得到食物。

小小的茅屋居住着五个人,他们都好奇地看着我这个到访者。

一条朝我驶来的小船突然漏水了,小男孩无奈地用容器往外舀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小船慢慢靠近我的快艇。许多巴瑶人自幼便戳破耳膜,这样深潜时耳朵就不会感到疼痛,他们用一生的残缺来换取食物的来源,也练就了超于常人的视力。

也有岿然不动的哥俩,坐在家中观风景,家里还有个吃奶的小娃娃呢。

小女孩独自坐在船上,眼神很忧郁,看来她还没能力独自一人划船向游客们讨要食物,只能在船上等着,也许大哥哥们会分一些食物给她。

母女俩在自己屋子前看着海上玩耍的孩子们,小女孩应该很想参与其中,可惜她还太小了。

由于来之前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因此没有带额外的食物,我给了母女俩一包随身携带的桔子,让船老大和她们沟通下,希望进屋去看看。她们很热情地邀请我上去。看到这个楼梯了吗,偶就是从那里上来的,走过一段独木桥“过道”就能进入小屋了。

这些海上小屋都没有门,讲究一点的人家会在门洞这里挂上布帘。在这间总共二十来平米屋子里生活着两个大人,四个孩子,因此他们充分利用了空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靠墙放置或悬挂在墙上。小屋收拾得很干净,各种生活用具和家居用品虽然简陋,却摆放得非常整齐。我站的这间是他们的起居兼卧室,另外那间应该是储物间兼厨房了。

母女俩静静地坐在卧室和厨房间的过道上,任由我参观和拍照。

小屋里唯一的一扇窗,从这里能看到蓝天白云和美丽的杜朗岛。

小屋里还有个抱着枕头呼呼大睡的小宝贝,我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摇篮,居然一点都没惊扰到他的美梦。这些大海的子民,从出生到老去,所有的人生大事都是在海上完成的。

积雨云从山那边往这里飘来,孩子们也都陆续回家了。

离开小屋时,这家的另外两个孩子也回来了,我把身上仅剩的一盒利口乐送给了他们,孩子们很开心。无法用语言交流,微笑就是他们表达谢意的最好方式。

快艇渐渐驶离小屋,小男孩还在回头看着我。这片海域风光无限,却没有一丝商业气味,更没有矫揉做作的摆拍人,他们所展现给我们的就是对生存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给予善心,哪怕是一丁点儿,他们都会用最灿烂和温暖的笑容来回报我们,如果以后再去那里,我一定会带上一堆好吃的去看望这些淳朴的巴瑶人。

离开杜朗岛没多远,天空就卷起了乌云,顷刻间下起了瓢泼大雨。躲在小船顶棚下的我还是没逃过这场暴风雨,被浇了个湿透,轻薄的防晒服根本抵挡不住比指甲盖还大的雨点,蔫蔫地贴在我的身体上。这是第一次在海上经历狂风暴雨,当时摇晃的快艇着实让人感到害怕,但是事后回想起来,这样的经历还是挺有意思的。

快回到仙本那城区的时候,天空放晴了,海边的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鲜艳的色彩,结束了仙本那的行程,下午即将前往另一座海滨小城——斗湖。

斗湖是一座什么样的小城,我在这座小城逗留了两天半,都经历了些什么呢?敬请关注马来西亚之斗湖游记......

马来西亚之旅(十四)——被多数人当作中转站的斗湖小城 (已发表,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阅读)

马来西亚之旅(一)——行前准备篇

马来西亚之旅(二)——在亚庇初识马来文化

马来西亚之旅(三)——风和日丽的清晨前往卡帕莱

马来西亚之旅(四)——在卡帕莱欣赏世界之外的晨曦与日出

马来西亚之旅(五)——卡帕莱浅海中的鱼和昙花一现的白沙滩

马来西亚之旅(六)——在卡帕莱探访神秘的深海世界

马来西亚之旅(七)——在卡帕莱的午后面朝大海,悠闲地做文艺青年

马来西亚之旅(八)——奢华与破旧并存的马布岛

马来西亚之旅(九)——深蓝的卡帕莱,夜色迷人

马来西亚之旅(十)——卡帕莱旅行攻略

马来西亚之旅(十一)——漫步于海滨小城仙本那,品尝美味螳螂虾

马来西亚之旅(十二)——在仙本那看到人间仙境杜朗岛(Dulang Island)

图文by樱桃

巴瑶族人只在水上生活吗?

晕船,晕车,晕飞机,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但是晕陆地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群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海上,每天都和浪花嬉戏,跟鱼儿作伴,与蓝天白云同乐。

他们被称作是“海上吉普赛”,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海上游牧的民族,他们就是巴瑶族。

“以海为家”的巴瑶族人

去过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海上接触过一群非常淳朴和可爱的人,旅游者都会很好奇为什么这群人一直漂泊在海上,他们难道没有家吗?

巴瑶族人不是没有家,他们只是没有陆地上的家。他们长期都是“黑户”边缘人,没有任何国籍,并且不被允许登上陆地,更不用说享受一个公民该有的权利。对于巴瑶族人来讲,只有大海才是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海上之家。

巴瑶族主要生活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之间的海域。他们的名字“巴瑶”就是意指海上之民。巴瑶族人的生活条件十分简陋,可以用贫苦来形容,他们所谓的海上之家,也只是在浅海领域或者海上礁石上搭建起来的简陋小屋。

高超海上生存本领的巴瑶族人

巴瑶族人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但毕竟他们也在海上漂泊了数千年,也就创造了一套属于他们族人高质量的生存技能。巴瑶族人对于陆地是比较抵触的,这是因为长期在海上生活,他们早已经适应了海底的幽暗,一旦上岸,强烈的阳光就变得非常刺眼,甚至出现脱离了海洋晕土的情况。

但这也有特例的时候。我们知道,海水盐度很高并且苦涩不能饮用,所以巴瑶族人需要偶尔上岸购买一些大米和纯净水。

然而,大家可能会发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在陆地上简单逗留的巴瑶族人,他们都会在脸上涂上一层由米和草制成的白白的“防晒霜”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怪异的行为,充其量只是他们用作避免晕土的途径。

长期在海上生活,巴瑶族人早已练就了一身水上好本领。巴瑶族人天生就是一名自由潜高手。毫不夸张地说,别人家孩子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巴瑶族人的孩子早已经能在海里玩捉迷藏了。

巴瑶族人在海底可谓是收放自如,畅通无阻,而且他们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可以潜入水底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

下潜时,他们往往都会佩戴一种用木质和玻璃制造的潜水镜,这种潜水镜能够保护巴瑶族人的眼睛,被当地人称作为护眼镜。

当然了,由于世世代代都需要潜水,他们一般在幼年时就会把自己的耳鼓膜给刺穿,这样能减少深潜时水压给耳朵带来的疼痛感。因此,很多巴瑶族人的听力并不是很好。

巴瑶族人还是重量级捕鱼能手。因为巴瑶族的小孩无法读书,每天都对着海洋,他们从小就拿着渔网学习如何捕鱼,而到大约8岁的时候,他们也就能够独立在海底狩猎。

巴瑶族人的捕鱼手法快准狠,他们都是利用废旧船只改装的渔叉下水,而且只需要数秒钟就能潜入到海底20米的海床,并且瞄准目标,一击即中。

因为长期适应海底的捕鱼生活,巴瑶族人的脾脏的尺寸比一般人要大一半。一般情况下,脾脏的血红细胞能够储存氧气,脾脏的大小决定氧气的存储量。像巴瑶族这样的巨脾也就为他们进行水下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巴瑶族人的造船造诣也是非常的高,不需要任何图纸便能随手造出一艘渔船。像他们日常游走的Lepa小船,均出自于巴瑶族人之手。

 面对生活屹立不倒的巴瑶族人

被生活所迫,生活简陋拮据的巴瑶族人,每天就是与海洋为伴。虽然社会不断地进步,但巴瑶族人的生活却一直停滞不前。他们过的是原始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当勤劳。

但是,由于海洋的生态系统环境经常性地遭到破坏,大量的珊瑚礁死绝,让海洋中的鱼类数量相继减小,严重影响了巴瑶族人的生存坏境。一部分人在政府的施压下,他们逐渐把家搬到浅海区,并且开始受到政府的管辖。

但是,无论生活再艰难,在巴瑶族人的身上永远都看不出负面的情绪,也很少看到他们脸上绝望的表情,更多的却是他们的欢声笑语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巴瑶族人在生活面前别无选择,但他们始终对生活保留了一份热忱。生活并没有把他们给打垮,相反,生活促使他们继续积极前行。

巴瑶族人憋气多久

巴瑶族一辈子生活在海上的猎人,能在水里憋气10分钟,在海底呆13分钟。

巴瑶人每天清晨,就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航海”和捕鱼,孩子们则在小船周围的海里潜水游玩。巴瑶族人是自由潜泳的高手,能潜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鱼,寻找珍珠以及海参。海参不仅是巴瑶族的美食,也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巴瑶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

潜水时,他们都会佩戴镶着玻璃镜片手工雕刻的木质护目镜,手持利用船上废旧材料改制的渔叉。以前用传统渔具捕鱼的巴瑶人,为了提高捕捉鱼虾的数量和成功率,后来开始尝试自制土火药,在海里引爆用以捕鱼。

另外他们还学来了延长鱼类存活时间的方法,用以满足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海鲜餐厅对活鱼不断加大的需求量。由于潜水是每日必须的活动,巴瑶人在幼年时就会故意戳穿自己的耳鼓膜,来减少潜水时水压带来的痛苦。但晚年的巴瑶族人听力也因此变得不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瑶族

巴瑶族人怎么生孩子

巴瑶族人崇尚自然生产,所以巴瑶族妇女生孩子都不去医院,而是在家里自然生产。巴瑶族人是海洋游牧民族,他们常年在海上生活,很少到陆地生活,巴瑶族人过着与世隔绝的自由生活,以海为家,没有国籍,以捕鱼为生,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仿佛活在原始社会。

仙本那巴瑶族,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国籍,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世代都在水上漂泊,以海为家,大多住在浅礁上,用几根木桩支起的高脚屋里,被称作里巴船的小船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靠捕鱼和利用海洋中的资源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之子”。

巴瑶族人天生自带潜水基因,个个都是潜水高手,就算在30米的海底也如履平地,他们在幼儿时期就会故意把耳膜戳破,以便更好地适应海水中的压力。

巴瑶族人一直过着贫困的海上漂泊生活,巴瑶族人出生后,过着没有国籍、没有身份,没有学校和医院的原始生活。巴瑶族人的房屋十分的简陋,是用木桩支撑起“高脚屋“。生活条件十分的恶劣,但海洋资源却十分的丰富。巴瑶族人以海产品换取生活所需物资。

标签:巴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