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原因(猝死的原因不包括)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59 评论:0

人为什么会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以内死亡者为猝死,有的人主张定义为1个小时,也有人将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归入猝死之列。

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猝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猝死型冠心病主要以冬季好发,患者年龄多不太大,在家、公司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多半以上的患者生前没有症状,死亡患者发病前短时间内有无先兆症状难以了解。

而存活的患者有先兆症状常是非特异性而且是较轻的,比如疲劳、胸痛或者情绪改变等,因而没有引起患者的警惕和大夫的注意。

实际上有些患者平素健康,夜间死于睡眠之中,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部分患者可有心梗的先兆症状,病理检查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多数患者冠状动脉内并无血栓形成,动脉腔未完全闭塞,也见不到急性心肌坏死的病理过程,这种患者的抢救及时是可以存活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型冠心病是比较妥当的。

猝死的现象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猝死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很容易导致死亡。建议患者正确控制这一症状,有效缓解身体问题,有效避免猝死。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如遗传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一、猝死的原因

第一,猝死是由疾病引起的,比如一些心脏病和三高疾病,可能会导致这种症状,因为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器官严重缺氧,同时心脏会停止跳动,导致死亡。建议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猝死的第二个原因是过度劳累和过度兴奋,会导致这种疾病。这是因为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会影响患者的心率和身体状况。建议如果有心脏问题,要及时去医院进行专门治疗。在治疗这类疾病时,患者必须清楚这些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在治疗上,一定要注意长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多休息。原因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猝死,如过度熬夜、劳动强度大、多吃少动等。长此以往,人的心脏问题会加重,导致猝死症状,患者要注意。建议有这些不良习惯的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注意猝死,因为这种疾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需要积极控制病情来保证自身的健康,这是患者应该注意的。

二、导致猝死的疾病或习惯

心肌炎通常发生在病毒性感冒后,这是由病毒进入血液并感染心肌引起的。发病后有明显症状,如严重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通常很容易识别。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室异常节律)等。这些疾病虽然大多起病隐匿,无早期预警症状,但大多可在发病前通过心电图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高血压时间过长会导致脑血管血管瘤。当血压在一定情况下突然急剧升高,突破脑血管的压力极限时,血管瘤破裂,发生脑出血。当出血压迫大脑的心血管中枢或呼吸中枢时,可导致猝死。主动脉夹层是猝死的因素之一。主动脉夹层是指内膜部分撕裂,受强血冲击,内膜逐渐剥离扩张,在动脉内形成真假腔。

三、怎么是猝死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对猝死有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更科学的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健康状况正常或看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即猝死。”从发病到死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目前对于具体的量化时间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以内,也有人认为48小时以内的死亡也包括在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时间在6小时以内,但这只是一个家庭的说法。目前普遍认为,发病1小时内死亡多为心源性猝死。

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是

问题一:猝死的原因是什么? 猝死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以心源性猝死为多见。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因为心脏搏动是由血清离子(K+离子、Na+离子、Ca+离子等)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的,故一旦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而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问题二:人猝死有哪些原因? 猝死是指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于潜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而突然出人意料的死亡。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发生猝死有两个年龄高峰,一个是在婴儿出生至6个月期间(婴儿猝死综合征),另一个是在65~75岁之间。在我国近年来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从出现不适到死亡时间非常短。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一、猝死的原因内因 内因是指人的主要器官有潜在疾病、暴发疾病或异常体质和过敏体质而言。猝死约占全部急性死亡半数;占所有自然性死亡的10%~15%。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占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尽管引起猝死的器质性病变多种多样,但导致患者最后死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以及脑死亡等。诱因 猝死可发生在谈笑、看电影、听故事、吵架、饮酒、吃饭、大小便、洗澡、 *** 、行路、乘车、劳动、吸烟、睡眠等各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死于医院外,少数死于急诊室或住院时。二、常见的诱因精神因素 在引起猝死的诱因中精神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当狂欢、愤怒、紧张、恐惧等情绪激动时或感到疼痛时,大脑皮层内会形成过强的兴奋灶,可兴奋延髓的心加速中枢和血管中枢,使交感―肾上腺活动明显增强。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不仅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而且肾上腺髓质分泌入血的肾上腺素量也极大地增加。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心脏收缩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另一方面,身体大部分区域的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于是血压迅速升高。但亦有些患者在情绪激动时正相反,延髓的心抑制中枢兴奋性增高,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增多,结果心率减慢、变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心跳停止。情绪激动所致的人体改变,对一般健康者可无严重后果,但对心血管、肺、脑以及内分泌器官患有潜在性病变者,则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死亡。精神因素及疼痛等引起的猝死,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室纤颤或心室停搏而造成的。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过度疲劳 在从事过度的运动和劳动时,由于肌肉、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发放大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也相应增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又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下,可使心血管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压增高。此外,肌肉物质代谢增强,二氧化碳和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氧气和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从而产生过度的疲劳。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者过度的疲劳,对患有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动脉瘤、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严重的心肌炎及瓣膜变形者说来,是十分危险的,可因血循环障碍,引起心肺循环血量减少,心肌缺氧,心功能不全;或引起动脉破裂而发生失血性休克;也可能引起脑动脉破裂致脑出血而死亡。吸烟 吸烟时烟碱被吸收,可导致心率增快,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痉挛,血压轻度增高,冠状动脉血流减慢。此外,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血红蛋白转变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从而引起心肌缺氧。大量吸烟可使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在血内的含量高达15%。因此,吸烟对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脏病等患者危害甚大,甚至可诱发心脏骤停而猝死。饮酒 乙醇最主要的作用为抑制大脑......

问题三:什么原因引起猝死 猝死的十大原因 该报道中称,这是不久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做了排名。第一位:在闹市骑车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其中骑车上班者的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最严重,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这两方面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拥堵的交通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骑车上下班。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内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会增加,容易脱落。 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避免突然发力。如果必须要进行,应提前做热身运动。平时多吃蔬菜,避免大便干结,必要时用点开塞露等辅助药物。 第三位:大量喝酒或咖啡 过量饮酒以及喝咖啡,弊大于利,会让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节有度。正常成年男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7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分别为250毫升、75毫升和5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啤酒不宜超过450毫升,换算成葡萄酒、低度白酒分别为150毫升、50毫升。心脏不好的人尽量少饮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脏不舒服为宜。 第四位: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夜晚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和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建议有困难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心梗、脑梗。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欲,一顿饱餐就可能会夺走一条生命。平时吃饭最好吃七八成饱,或是少食多餐,而且要营养均衡。 第六位:性生活纵欲过度 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 *** 会让心脏衰竭。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有冠心病的人最好不用伟哥。 第七位:吸食毒品 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吸烟或被动吸烟 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从现在就开始戒烟吧,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会减少到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第九位: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久坐不动 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和办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时,还要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毙。因为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

问题四:猝死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引起猝死的常见病因有:①各种主血管疾病中心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肌病等多;②药物中毒或过敏;③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过高或过低;④手术及麻醉意外;⑤其他如潮水落石出、电击伤、暴怒、恐惧、大喜、大悲等。(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有:①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紫绀,财是可有抽搐;②心凌晨消失;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反射消失。

问题五:淹弱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 (1)大量水藻、草类、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窒息。(2)惊恐、寒冷使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3)淡水淹溺,大量水分入血,血被稀释,出现溶血,血钾升高导致心室颤动�D�D�D心跳停止;海水淹溺,高钠引起血渗透压升高,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其中导致溺水者突发猝死原因多是喉头痉挛导致的窒息。

问题六: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人类死亡有两大原因:疾病和退化。外来因素如细菌会损害人类体内的细胞,如果细胞不能复原,那部分器官便开始失去它的功用(身体内每个器官都有它独特的功能),这样便会影响整个身体的正常运作。如果身体不能正常运作,我们便会死亡。 另外一个因素是细胞退化,每个细胞都知道它们的寿命,这个现象称为program death,当细胞运作一段时间后,细胞便开始疲劳、衰退以至死亡。这时候器官慢慢失去功能,这样我们便会退化而死。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会死,不过有不同的寿命,有些是短短的一两天,有些可长达数百年,但是最终都会死亡。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同化、异化过程的正常进行,首先需要呼吸、循环系统供给足够的氧气和原料,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极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所谓复苏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然后再进一步采取措施,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活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时,积极纠正体液内环境的紊乱,使组织细胞有稳定的代谢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复苏抢救,重建体内同化、异化这一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才能复转机体的生命活动,逐步恢复健康。 死亡作为疾病的一种转归,也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但由于生命自然终止而“老死”(据比较生物学的研究,人类自然寿命大约是140-160岁左右)的只是极少数,人类绝大部分都死于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由于重要生命器官(如脑、心、肝、双侧肾、肺及肾上腺等)发生了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害。 ②由于长期疾病导致机体衰竭、恶病质等以致代谢物质基础极度不足、各系统正常机能不能维持。③重要器官没有明显器质性损伤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过去人们习惯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术的普及,一些新问题产生了,它们冲击着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全脑功能停止,自发呼吸停止后,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和除脑以外的各器官的机能活动。这就出现了“活的驱体,死的脑”这种反常现象。众所周知,脑是机体的统帅,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个体的一生也就终结。这就产生了关于“死亡”概念更新的问题。“脑死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医学界把脑 *** 亡12小时判断为死亡,因为完整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尚无法移植。脑死亡 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称为脑死亡。包括:(一)大脑功能的停止:除运动、感觉之外,思考、感情等精神活动功能,即意识也都永久性丧失。脑电波消失。如果脑干功能尚存,有自发呼吸,则不能称为脑死亡,只能说是处于“植物状态”。 (二)脑干功能停止:脑干有网状结构、脑神经核、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结构。因此,脑干功能丧失意味着上述结构功能停止。网状结构功能丧失导致昏迷,脑神经功能丧失则引起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反射、前庭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的消失;延髓功能停止,则自发呼吸停止,血压急剧下降,直至脑死亡。自然角度: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医学角度: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人体细胞在自我复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当这些差错积累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人就死了(这种说法似乎也有漏洞,因为据研 究,人在90岁以后就不会在继续衰老了)。 环境角度:人要都不死,资源怎么够用啊。 神学角度:人在世间过一生,要在死后接受审判。

问题七:猝死的原因,和特例 一、猝死的概念: 医学上指不是由于暴力而是由于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所引起的突然死亡称之为猝死。猝死的时间界定尚无一致意见,有定为24小时,也有定为1小时,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总之是一种急死。 有人说:“上午还与某人说话,下午就没了”。“昨晚还看到某人散步,今天就没了”。说明猝死的人出事前,其体内潜在的某疾病并没有暴露出来,大体是健康的。猝死区别于正常死亡,猝死易造成误解。 二、猝死的原因 1.心血管系统:占猝死38.1%,包括冠心病最多(占心源性猝死50%),冠脉血管畸形,心肌病占10%,瓣膜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长Q-T间期综合征致室颤(1.4%)。 2.中枢神经系统:占猝死17.8%,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大面积脑干梗塞)。 3.呼吸系统:占猝死的13.6%,包括大咯血,窒息,肺栓塞,哮喘持续状态,张力性气胸,肺心病,肺炎,睡眠呼吸暂停等。 4.消化系统:占10%,包括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腹膜炎等。 5.其他:羊水栓塞、婴儿猝死综合征、药物性、运动性、中毒性猝死,有报道电击伤、溺水,属猝死特例,也有认为是诱因,电解质紊乱(例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三、猝死的发病特点: 1.男女比例:3.8:1 2.猝死高峰年龄段:出生后0-6个月婴儿和45-75岁两个年龄段。 3.猝死发生地点:多在家中,其次工作单位,公共场所,部分发生在医院。 4.猝死时间:10-1月份居首,夏季最低,7-10点为第一高峰,16-20点为第二高峰。(认为于生活、工作、紧张有关) 5.突然性: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分钟,最短的30秒。 6.意外性:常被家人怀疑为暴力致死或医疗事故。引起纠纷。 7.非暴力性及潜在性:体内潜在疾病或机能障碍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即使有暴力或中毒,也只是诱因。 肝癌 →主要原因→猝死←诱因← 拳击 冠心病→主要原因→猝死←诱因← 吵架、激动、大便、饱餐 心肌病→主要原因→猝死←诱因←服用药物“三唑仑” 四、猝死诱因: 以争吵、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厮打损伤、注射、手术、药物最为多见。睡眠呼吸暂停、饮酒、感染、劳累、吸毒、性生活、诱因不明。外伤、电击伤、溺水等。 五、猝死临床表现:前驱期(6小时)、终末事件(1小时)、心跳骤停(6分钟)、生物学死亡(无机会) 1.前驱期症状: (6小时) ⑴心源性: ▲心肌梗塞有胸痛、胸闷、大汗,心电图示ST段抬高或压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增高。 ▲心力衰竭可有气促、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有心悸、头晕、黑朦 ⑵脑源性:头疼、头晕、嗜睡、昏迷、呕吐、震颤、抽搐、失语、凝视、瘫痪。瞳孔变化。 ⑶肺源性: ▲咯血、窒息:喉部作响,呼吸浅快,紫绀,烦躁,频死感,双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哮喘持续状态:呼吸极度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 次/分,两肺哮鸣音消失“沉默肺或寂静肺”。 ▲循环中枢受累:心率大于140次/分,血压下降,奇脉,恐惧躁动,意识丧失,血气分析PaCO2减低转而PaCO2升高。 ▲肺栓塞:突发气急、胸痛伴紫绀,休克等。D-二聚体升高,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正常,下肢静脉曲张,(肺动脉造影和肺灌注/通气扫描暂不作。) ▲张力性气胸:突发胸痛并有 *** 性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窒息,胸腔积气症,肋间饱满,叩诊鼓音,X线支持气胸,很快出现休克、昏迷。 ⑷消化系统: ▲多有饱食、饮酒、高脂饮食 ▲消化道大出血:呕血、便血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恶......

猝死的原因

猝死的原因:

内因:内因是指人的主要器官有潜在疾病、暴发疾病或异常体质和过敏体质而言。猝死约占全部急性死亡半数;占所有自然性死亡的10%~15%。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猝死占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尽管引起猝死的器质性病变多种多样,但导致患者最后死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心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以及脑死亡等。

诱因:猝死可发生在谈笑、看电影、听故事、吵架、饮酒、吃饭、大小便、洗澡、性交、行路、乘车、劳动、吸烟、睡眠等各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死于医院外,少数死于急诊室或住院时。

人为什么会猝死哦?

分类: 医疗/疾病

解析:

猝死并非真正的死亡,而是临死前状态,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常在1小时内死亡。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心跳停止。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猝死的发生率为29.5/10万.

引起猝死的器质性病变可见于各种不同的器官系统,在成人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再其次为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器官;在小儿则呼吸系统疾病占绝大多数,其次为传染病及消化系统疾病。

表2 1017例法医猝死案件的死亡原因分布

引起猝死的疾病 计数 %

心血管系统疾病 421 41.4

呼吸系统疾病 215 21.1

中神经系统疾病 141 13.9

消化系统疾病 76 7.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89 8.8

其它 75 7.4

合计 1017 100.0

兹将引起猝死常见的疾患,按系统列举如下.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

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引起猝死(见表3)。此外,还有急慢性心肌炎、各型心肌病、心传导系统损害、瓣膜病、心包炎、肺动脉栓塞,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均可引起猝死。脂肪心,当脂肪层较厚且侵入心肌深层时,也可以引起猝死。

表3 心血管病猝死原因分析

猝死病变 构成比%

冠心病 52.53

冠状动脉口狭窄 0.95

冠状动脉栓塞 1.20

冠状动脉结节性多动脉炎 0.50

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0.50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3.10

主动脉夹层动脉溜 0.95

主动脉梅毒性动脉瘤 2.90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及肺动脉狭窄 1.20

动脉导管未闭 0.70

Marfan综合征 0.50

细菌性心内膜炎 3.60

心瓣膜病 1.40

肥厚性心肌病 5.70

扩张型心肌病 0.95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2.60

酒精性心肌病 1.20

克山病 2.10

孤立性心肌炎 1.70

病毒性心肌炎 1.20

风湿性心肌炎 1.20

心脏结节病 0.24

脂肪心 0.24

高血压性心脏病 4.00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 2.60

(二)呼吸系统疾病猝死

呼吸道急性感染(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肺炎),自发气胸及肺结核空洞大出血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以脑溢血、脑血栓或栓塞,脑血管瘤破裂、脑瘤(并发出血)、及癫痫等最常见。

(四)消化系统疾病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穿孔)、急性出血性胰腺坏死及急性黄色肝萎缩(除外中毒引起)等.在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也是常发生猝死的原因。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子痫、羊水栓塞以及因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固缩肾及尿毒症等。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双侧肾上腺出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亢合并心衰及甲状旁机能减退等。

(七)传染病

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暴发型乙型脑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逍遥型 肠伤寒及肺型或肠型炭疽等。

(八)不明原因猝死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 过敏性猝死及免疫异常猝死等。

二、猝死的诱因

引起猝死的根本死因为自然性疾病,但猝死的发生往往是有条件的。有些条件起着诱发因素的作用。这些条件对完全健康的人本无危害,或危害较小,可是对患有潜在严重疾病的病人却能引起猝死;有能诱发猝死的因素很多:

1.精神因素:如狂喜、悲伤、惊惧.恐怖.忿怒、过度兴奋、紧张筹。

2.体力活动:剧烈运动(如奔驰)、过度疲劳、搬重物等。

3.外伤或感染。

4.其他,如暴饮暴食,过冷过热及 *** 等.

猝死也可以发生在安静状态,如休息、睡眠或谈话间。

标签:猝死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