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葡萄炭疽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57 评论:0

葡萄炭疽病有哪些症状?

葡萄炭疽病又称晚腐病、枯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是我国葡萄近成熟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产区(黄河以南,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生比较普遍,有些年份非常严重;北方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北部和东北)、环渤海湾地区的炭疽病危害比较重,尤其是酿酒葡萄,其他地区发生轻微,造成危害的年份很少;西部地区很少或几乎没有葡萄炭疽病。几年来,此病有明显加重趋势。

【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着色期或近成熟期的果实,也能危害葡萄叶片、叶柄、新梢、卷须、花穗、穗轴和果梗等器官,不过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危害果实时,于幼果期侵入,潜伏其中,当果实着色后,症状才显现出来。着色后的果实发病最初可见褐色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呈现褐色或玫瑰色、水渍状圆形及不规则斑,凹陷、腐烂,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轮纹状排列的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黏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为僵果。果梗及穗轴发病,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影响果穗生长,严重时能使发病部位以下的果穗干枯脱落。

葡萄炭疽病有何特点?如何防治?

(1)炭疽病及其特点

炭疽病别名熟腐病、晚腐病。其主要危害果实和穗轴。果实受侵染,在转色成熟期才陆续表现症状,病斑多见于果实中下部,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淡褐色或紫色小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转为黑褐色或黑色,果实腐烂,边缘皱缩成轮纹状。叶处受害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直径2~3厘米。病菌一般在6月上旬幼果期即开始侵入潜伏,待转色糖分上升后发病,危害十分严重。

葡萄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当年的枝条(一般是结果母枝)上越冬,病枝条与健康枝条无明显区别。病菌一般在枝条皮层中,靠近节、叶柄痕迹、果柄处等部分比较多。残留在葡萄架或植株上的病果穗、穗轴、卷须、叶柄等也是病原菌越冬的场所,成为第二年病原菌的来源。带病菌的枝条被水湿润后,开始形成孢子;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关,10~35℃形成,最适温度为25~28℃;25℃时需要9小时、20℃需要24小时、14℃需要38小时形成分生孢子;25℃条件下36小时则形成的分生孢子开始大量增加。一般情况下,在经常发生炭疽病的葡萄园,上一年的枝条、与枝条相连接的绿色部分(卷须、叶柄、果穗柄)、病果穗和病果粒,是第二年的侵染的病菌来源。

葡萄炭疽病有两个侵染过程:第一,带病的越冬组织(枝条、卷须等)经过水(雨水)充分润湿后,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着雨水飞溅,传播到新梢、叶片、叶柄、卷须、果柄、果实上,并造成侵染。对于果粒而言,孢子在果粒表面萌发,芽管先端生长出附着胞,10天后附着胞上的菌丝通过角质层进入皮层细胞,直接侵入。除果实外,其他组织基本不发病,成为下一年的病原。这种侵染一般在春季或雨季完成。第二,被侵染的果实,在幼果期一般不发病,出现小黑点状病斑,等到成熟期发病;如果果实已经着色或成熟,侵入后经过6~8天的潜伏期表现症状。表现症状的葡萄粒出现小黑点,而后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或块,借雨水飞溅、借流出的果汁、昆虫等传播到健康果粒或枝条等。对于春季和初夏雨水多的地区,或晚熟品种,两个侵染过程发生的时间不同。第一个侵染过程发生时间早,被侵染的枝条、卷须、叶柄等成为翌年的病源,被感染的果粒成为转色或成熟期发病基数;第二个过程是已经被侵染的果粒成熟期发病,继续造成侵染和传播。所以,防治的关键是抓住第一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开花前和幼果期。对于春季和初夏干旱但中后期雨水多的地区,或早熟、中熟品种,会造成两个侵染过程发生的时间重叠,增加了防治炭疽病的难度。但是,开花前和开花后是最重要的防治时期。

炭疽病与雨水的多少和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每次降雨,如果枝条的湿润时间足够,都会造成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水分是炭疽病侵入葡萄的条件。连续湿润7~12小时,炭疽病菌能在果穗或果粒上完成侵入;连续湿润9小时,带菌的枝条上可以产生分生孢子。如果分生孢子传播到果粒或果穗,高湿度也能造成病菌的侵入。炭疽病的发生和发生程度与栽培措施有关。增加湿度、增加传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减少湿度、减少传播机会的栽培措施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设施条件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若通风不畅,植株表面上的水分不容易散发,特别是喷施农药与叶面肥后,植株表面水分较多,环境湿度较高,极易引起炭疽病的发生。

不同的葡萄品种抗性不同:刺葡萄等较抗炭疽病;意大利、巨峰、红富士、黑奥林等抗性中等;贵人香、长相思、无核白、白牛奶、森田尼无核、葡萄园皇后、玫瑰香、龙眼等比较敏感。

(2)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综合防治。认真清园,病果病穗及时清除,增施磷钾肥,果实成熟期保持土壤干燥,芽萌动前用好3~5波美度石硫合剂,幼果期套袋等措施。具体做法就是把修剪下的枝条、卷须、叶片、病穗和病粒,清理出果园,统一处理,不能让它们遗留在田间。以减少田间的越冬的病菌数量,这是防治炭疽病的一个关键。在彻底清园的基础上,阻止炭疽病分生孢子的产生、传播和萌发,阻止病菌侵染当年的绿色部分,包括枝条、卷须、叶柄等;炭疽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开花前和幼果期,开花前后有雨水的葡萄种植区需规范施用杀菌剂,对落花前、后的果穗、果粒提供特殊的保护和把传播到果粒上的分生孢子杀灭。套袋栽培的葡萄,套袋前对果穗进行彻底处理,可有效防治。

②药物防治。春季葡萄萌芽前,喷施晶体石硫合剂50~100倍液或52%克菌宝600倍液,防治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或5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等。防治的炭疽病的特效药还有施宝灵、福美双、农抗、世高、杜邦抑快净、杜邦易宝水、可杀得、新万生、达科宁、百菌清、使百克等。日常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如福美双1500~2000倍液;25%凯润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这是新型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炭疽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和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对霜霉病和其他一些高等真菌有效,持效时间长,有较好的刺激生长和增产作用;25%阿米西达悬浮液1000~2000倍液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之一,有效成分是嘧菌酯,来源于天然产物,杀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真菌有效,持效时间长,安全性好,可用于葡萄各个生长期,但成本较高。发病后使用内吸性杀菌剂治疗。如10%美铵水剂600~800倍液,对炭疽病防治效果优异,对葡萄安全性好、对果面没有污染、分解快,特别适合不套袋葡萄结果期后期施用,但持效期短,一般5天左右需要重新施用;20%苯醚甲环唑(恶醚唑、思科、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花后幼果期施用。97%抑霉唑或22.2%戴挫霉是炭疽病的特效药剂,兼治灰霉病,并对污染果面的一些杂菌有较好的防效,套袋前97%抑霉唑用4000~5000倍液(22.2%戴挫霉用800~1200倍液)处理果穗。80%戊唑醇6000~10000倍液:有轻微的抑制生长作用,早期只能用高倍数。用于炭疽病救灾时,可以施用3000倍液。咪鲜胺类是炭疽病的有效药剂,能改变葡萄的口感和使酿酒葡萄发酵困难,采收前50天不能施用,可以在封穗前后施用1次,但浓度不宜太高。

葡萄炭疽病的病原是什么?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在中国引起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是胶孢炭疽菌。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产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盘上聚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形或棍棒形;分生孢子盘释放黏状、肉红色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0.3~15.3微米1.3~4.7微米。病菌发育温度范围8~37℃,最适为20~30℃。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9~45℃,最适为28~32℃。有性阶段为[Glomerellacingulata(Ston.)SpauldSchrenk],属于子囊菌门真菌,自然条件下不常见。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结果枝蔓、一年生枝蔓的皮层、叶痕、叶柄、穗轴和卷须处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盘在病果、枯枝落叶等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当气温达到15℃以上,降水量高于15毫米时(此时正值葡萄发芽展叶、幼穗分化和开花期),病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昆虫传播,在幼嫩器官引起初侵染。病菌可从伤口、皮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病菌对果实的侵染一般是在幼果期,侵染后,由于幼果酸度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抗性较强,故幼果期多不表现症状,呈潜伏侵染状态。当果实开始着色后并逐渐成熟时,果粒内含糖量增高,酸度降低,含水量较大,抗性下降,此时若遇阴雨连绵,病菌在果粒内迅速生长发育,很快造成果实腐烂。病菌在一年中可行多次重复侵染。

标签:葡萄炭疽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