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穿刺活检痛不痛)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99 评论:0

针刺活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手术名称 4 针刺活检的别名 5 分类 6 ICD编码 7 概述 8 适应症 9 禁忌症 10 术前准备 11 麻醉和 *** 12 手术步骤 13 术后处理

1 拼音

zhēn cì huó jiǎn

2 英文参考

needling biopsy

3 手术名称

针刺活检

4 针刺活检的别名

针刺活检术;needle puncture biopsy;穿刺活检;puncture biopsy

5 分类

骨科/骨肿瘤手术/诊断性手术

6 ICD编码

77.4002

7 概述

针刺活检(needling biopsy,又称穿刺活检puncture biopsy)优点是:方法简便,可在门诊于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对组织的损伤小,出血少,因而较为安全、感染机会少,也不影响早期化疗或放疗,常由一个人操作。近年有人在CT、MRI超声及透视引导下穿刺活检提高成功率。2000年Saifuddin用超声影像定位穿刺活检准确率高达98.4%,如有必要也可多次穿刺;缺点是取材量较少,经验不足或取材部位不当,未刺入瘤区取得有代表性的瘤组织,则难于得出准确的结论,甚至作出错误的结论。据国内报道,针刺活检成功率为77.5%~97.0%(平均80%)。

8 适应症

针刺活检适用于:

1.凡临床及X线检查未能确诊的骨或软组织肿瘤、难以排除是否恶变时,切忌等待观察,应及时活检确诊。

2.临床与X线检查结果,诊断意见不一致,治疗上难以决定局部或广泛切除,甚至截肢者也需活检证实肿瘤的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等,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

3.因恶性肿瘤拟决定施行截肢的病人,术前虽已具有较完整的临床检查资料及X线片等,仍需具有病理检查证实无误,活检的病理检查报告是正确诊断治疗的需要也是更为有力的法律依据。

4.某些部位较深而解剖结构复杂,如颈、胸、腰椎手术活检困难较大,可先采用针刺活检明确诊断。

5.侵袭入骨髓的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施行骨髓穿刺进行诊断特别有价值;对骨髓瘤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做髂骨的穿刺比胸骨穿刺价值更大,阳性率更高。

9 禁忌症

1.严重心、肺、肝、肾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应慎重施行。

2.较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肺气肿或同时有全身感染、高热以及局部皮肤病者。

10 术前准备

1.基本与“手术活检”相同,施行穿刺的医师必须充分了解病史,熟悉肿瘤部位的X线片影像,能分析肿瘤实质和病理有代表性的部位。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结构和重要血管、神经的径路。要善于寻找穿刺的进针点,通过最直接而损伤小的途径达到肿瘤,所以,最好能在X线透视或CT、超声等影像的引导下进针取材。

2.充分准备穿刺活检的特制穿刺针及其消毒单和器械(盛标本的杯或瓶、固定保存液)等。

3.穿刺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争取病人的配合。

4.选择适合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穿刺针:①普通粗穿刺针:直径1.5~2mm,长11~12cm(或用粗的硬膜外麻醉穿刺针改制)。外套管前端平齐呈锯齿状,以便转旋切割组织,内套针芯前端稍长而尖锐,增强刺入组织的穿透力;拔出针芯后,外套管的后端接上30~50ml的注射器,可抽吸前端切割下的组织块;②分叶式(Silverman)穿刺针,外径为2~2.5mm,长11~12cm。由外套管、实心针芯、分叶针芯3个部件组成,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分叶针芯可夹割病理组织。③CCASCS系统活检器械,由华锦明等设计(1991),该系统与普通穿刺针外形相似,有内、中、外三层套管分层套入,套管前端均有锯齿及侧孔,可完成芯取(core)、钳取(clamp),抽吸(iration)、勺取(spoon)、切割(cutting),旋转刮削(rotation scraper)等6种功能。使用方法与前两种穿刺针相似。

11 麻醉和 ***

一般用局麻,但如胸或腰椎的穿刺部位较深,局麻效果可能不够完全,穿刺可酌情增加基础麻醉。一般取卧位;胸或腰骶椎穿刺活检,则取俯卧位最好。

12 手术步骤

1.选好进针点和做好局部麻醉,分层浸润注射1%的普鲁卡因。进针点应选择在比较能直接进入肿瘤的捷径部位,要掌握好进针方向和深度,尽量避开大血管和主要神经及器官,不要造成误伤。

2.进针方法  一般是从皮肤完好方向垂直进针方式(带斜面针芯者),如皮肤较厚而坚韧的部位进针时,可先用小尖刀刺破皮肤,刺入进针。如估计穿刺部有较坚硬的骨质(脊椎、锁骨、髂骨),则宜斜向刺入并旋鉆针头,才较易穿破骨皮质而进入骨髓腔,在刺入进针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有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深部穿刺,采取逐步深入和取出针芯抽吸,如有出血情况应立即停止观察,或改变穿刺方向。在针尖触及到较大神经时,病人立即有触电似强烈而不自主的反射动作出现。这种现象在脊柱穿刺时较常见,如针头误入较大血管,只要拔出及时,血管壁自行收缩而闭合针眼止血。

3.肿瘤组织采取  在刺入肿瘤中约1cm深处,即可拔出针芯,接上20~50ml的注射器,用力抽吸,或用分叶式针芯,或用CCASCS系统的副体均可根据需要取材。抽吸式取材时是持续用较大抽吸的负压将瘤组织吸住,所以要在退针时保持这种负压吸力,直至退出肿瘤为止。肿瘤的周围部分是其生长发展最活跃的区域,因而该处的组织细胞最有病理的代表性。

4.取出组织的观察  抽吸出的组织要立即用针芯推出来,用肉眼观察是否确系肿瘤组织,如不可靠,可适当调整穿刺方向与深度重新穿刺。但不应穿刺次数太多,以免增加肿瘤播散。抽吸的标本注意保存,切勿丢失。

脊椎穿刺定位较困难,最好在电视影像增强机CT超声的监视下进行。

5.颈1~3椎的穿刺  要求麻醉完善,有时可在行鼻腔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一般采取从椎体前方入路穿刺较为捷径。病人取张口位,将悬雍垂和气管插管推向一侧,即可充分显露咽后壁。口腔内可用0.1%度米芬涂搽后,在咽后壁的进针点再用75%乙醇涂擦灭菌,即可选择适合位置进针。最好是用荧光屏透视行椎体平面定位。如肿瘤已突破椎体,在咽后壁可见到凸起,则比较容易确定所需的进针椎体平面。可选用长粗穿刺针,一般刺入1~2cm深,大多可进入该椎体,接上大注射器抽吸肿瘤组织。

6.颈4~胸1椎的穿刺  此段颈椎前面血管、神经、气管较为集中,故采取侧方入路穿刺较为安全(图3.13.1.21)。病人取仰卧位,头向对侧偏转,在齐穿刺椎体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后缘处进针(套入针芯),从皮肤刺入后,针尖指向该椎体,每推进0.5cm,拔出针芯抽吸1次,检查是否误入血管,如无回血则继续向前。横向穿入约3.5cm深即可到达所需椎体。如误刺入血管抽出回血时,应立即退针,重新调整进针方向,必要时可在手术台边摄X线片以确定针刺方向。针尖抵达瘤椎椎体皮质时,可有针抵抗感,此时再向前推进2~5mm,即能进入瘤体,然后拔出针芯,接上大注射器用力抽吸,即可满意得到肿瘤组织。

7.胸2~9椎的穿刺  最好采用Ottolenghi设计的椎体穿刺针定位器(图3.13.1.22)。其优点是进针角度已计算准确。通常进针点选在背部后棘突中线旁4~6cm(按身材高矮、胖瘦、性别而定),一般在上腰椎4~5cm,下腰椎约5cm处,该定位器已固定进针方向与背部皮肤之间的夹角为35°。如穿刺针扎在横突或肋骨时,则进针方向可稍加调整。每推进2~3mm应抽吸一次,如抽出多量新鲜血液,必须退针1~2cm,重新调整进针方向。通常从皮肤刺入点达到椎体的深度为6cm或稍多,如透视下见到穿刺针扎在椎弓根处,只需再稍向前推进一点即能达到椎体侧方。必要时在手术台边摄X线片证实,如位置准确无误,针头即可刺入椎体,拔出针芯后,接注射器,按所需可抽吸数个标本。

8.胸12~腰5椎的穿刺  最常应用。方法与胸段椎体穿刺相同,但进针点距后棘突中线应稍多于5cm,针刺方向与背部水平线成125°,如角度过大,则有误刺入硬脊膜腔的可能,如<125°刺向椎体前方即可误入主动脉或下腔静脉等大血管,故穿刺应谨慎。腰椎穿刺的深度一般6~7cm可达椎体,必要时可摄片验证(图2)。

13 术后处理

穿刺活检是癌细胞“帮凶”?到底做不做?注意:4种情况做了更好

3年前,林大叔在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肺部有小结节,不过当时并没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因此林大叔也不理了。

最近,林大叔睡觉的时候常觉得胸口闷,而且还伴有咳嗽、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林大叔这才想起来自己肺内的结节,于是到医院再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林大叔的肺结节已经变大,边界还有点模糊。医生初步判断有肺癌的可能,建议林大叔做一个穿刺活检来确诊是否发生癌变。

林大叔听到后连连摇头,表示打死都不做,原因是:万一它是肿瘤,穿刺后扩散和转移了怎么办?!

其实,林大叔只是不愿意做穿刺活检无数人中的一员。在医院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医生要病人做穿刺活检,但由于病人对穿刺活检了解不足,误以为穿刺活检会造成癌细胞扩散或其他不良影响,于是千方百计地拒绝……

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穿刺活检。也许,它并非如你想象中那么“恐怖”。

穿刺活检,是利用穿刺获取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病理的主要方法。根据 活检时间 ,可以分为术前活检、术中活检和术后活检;而根据 病灶大小 ,可以分为切取活检、切除活检。

那么,穿刺活检是怎么做的呢?

临床上,穿刺活检需要CT引导和超声引导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一般来说,骨骼、肺脏等部位适合用CT引导,肾脏、肝脏和浅表淋巴结等部位适合用超声引导。

以CT引导为例,做穿刺活检时,患者要采取 平躺或俯卧 的姿势,先进行局部的 CT扫描 。经过CT扫描,基本可以知道肿瘤的范围和位置,医生就可以设计穿刺到肿瘤的路径和部位,然后给患者局部麻醉,最后用穿刺针进行穿刺。

穿刺活检对于肿瘤治疗起着基础作用。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发现,做穿刺活检和不做穿刺活检的人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理由是穿刺活检有助于精准治疗。研究显示,在2034名胰腺癌患者中,做穿刺活检的患者生存期为22个月,不做穿刺活检的患者生存期为15个月。

有的人之所以担心穿刺活检会造成癌细胞转移,是觉得在穿刺活检的过程中,穿刺针会出现针道种植,还担心穿刺针与外界其他组织接触之后,发生人为播散。需要明确的是, 穿刺活检并不会导致癌细胞转移。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穿刺针针尖附着癌细胞,在穿刺针抽出的过程中发生了脱落,有可能造成癌细胞扩散。但是,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小很小。

因为穿刺针不像我们常见的针,而是类似于圆珠笔,可以一伸一缩。按一下开关,穿刺针里面的针芯就会弹出来。取完癌细胞之后,再按一下开关,针芯就会缩回套管。所以,在穿刺针拔出来的过程中,癌细胞是被层层“包围”的,基本不会发生扩散的风险。

所以,在进行穿刺活检时,我们应该相信精密的医疗器械和操作严谨的医生,并积极配合。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做穿刺活检呢?

第一是 初诊初治的患者 ,一般患者需要通过活检组织,来判断癌症的性质,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第二是 原发灶不明的患者 ,由于无法确定原发部位,需要通过活检组织,进行肿瘤分型检测。

第三是 需要靶向治疗的患者 ,要先做基因检测,找到靶向治疗的靶点,因此要进行穿刺活检。

第四是进行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一系列治疗之后,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或者 产生了耐药性的患者 ,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和基因突变。

二次活检 ,就是第二次进行穿刺活检。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应用的广泛,很多肺癌患者开始逐渐熟悉二次活检,甚至三次活检,主要原因是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比较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通过再一次的穿刺活检,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由于第一次穿刺活检取出来的标本已经不能用,无法满足第二次穿刺活检的标准,但临床上二次组织活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无法获取组织标准的情况下,二次活检一般用胸水、血液、尿液、脑脊液、心包积液等液体标本替代,也就是 液体活检 。目前,液体活检主要包括血浆游离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外泌体检测等。

与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的好处在于血检样本可及性更高,而且可以多次取样,更有助于对术后疗效进行动态监控。

至于适合进行组织活检还是液体活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是初次诊断,那么建议进行组织活检。在组织活检不足量的情况下,再考虑血液活检。如果是检测耐药机制,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活检,那么就可以进行液体活检。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什么是穿刺活检

问题一:穿刺活检是什么意思 简介 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严重鸡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下降,早期发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检查手段及方法的不断提高,使诊断的正确率逐渐提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肿瘤不具备典型的影像学特点,诊断困难。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途径。 编辑本段取材 因为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这就要求活检时对取材途径、方法有更严格的要求。不正确的活检, 往往因取材时造成肿瘤对局部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束的污染,使肿瘤无法彻底切除而导致保肢治疗失败。因此穿刺活检前,应对肿瘤的性质、分期及治疗有充分的了解,进行充分的术前计划, 并确保取材的针道位于手术切口上,以便能在手术时完整切除。所以大量文献均强调穿刺活检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操作,且最好由主刀医生亲自进行活检操作,以提高穿刺活检准确率,减少并发症。 编辑本段重要原则 穿刺活检因其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准确率高,已成为骨与软组织肿瘤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因此,进行活检前我们建议应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 活检前应象制定手术方案一样高度重视,周密计划。因为这是肿瘤治疗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不正确的活检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像常规手术一样进行皮肤准备,止血缝合。 3. 确保活检不影响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活检污染区应能被完整切除。 4. 确保有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组织标本供病理医生诊断,如病理医生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提供详细的临床及影像检查资料。 5. 如果医生或医院不具备诊治肿瘤的条件,应在活检前将肿瘤患者转到具备诊断及治疗肿瘤的医生或医院那里接受正规的治疗。

问题二:活检穿刺是什么 就是你的某个器官上面长了个包块,用针穿刺,取一点异常的组织,放在显微镜下看,明确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问题三:穿刺活检是什么检查 病情分析:

你好!穿刺活检就是用穿刺针取部分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确定性质,准确率在80%以上,以便确定具体手术治疗的方案。一般取材后3天左右可以得出结论。

指导意见:

建议按医生的指导进行必要时的检查一般手术的顺利开展,加强营养,定期做常规体检。

祝早日康复!

问题四:什么叫活检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简称“外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这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2活检的目的

(1)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2)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断疾病的预后。

(3)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4)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

3活检的应用范围

(1)手术摘除的器官、组织,如阑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等。

(2)穿刺抽取组织,如肝、肾、淋巴结的穿刺组织。

(3)自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包括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内镜钳取的病变组织。

4取材时先对标本观察

(1)标本的解剖部位、颜色、体积、质地,有无肿块,即肿块是否有包膜;包膜是否完整;附带组织如皮肤、淋巴结等的形态变化。

(2)标本能作切面者应切开,观察切面的颜色、质地、有无出血、坏死、结节、囊腔,囊腔内有无内容物,内容物的性状。

(3)食管、阑尾等应测量其长度,观察其浆膜、黏膜的颜色,有无粘连等。

5送检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组织发生自溶与腐败,标本取材后应及时固定。标本固定最好用10 %的甲醛(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量应为送检标本体积的5 倍以上。

(2)盛装标木的容器应足够大,宜于保持标本原形,口宜大,利于标本装入和取出。容器外应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标本名称、住院号、病床号等项。送检标本多时,一定注意不要将标本弄混。

(3)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病理送检申请单。

6标本取材注意事项

(1)取材部位要准确,要避开坏死组织或明显继发感染区,在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取材,要求取到病变组织及周围少许正常组织,其大小一般以1.5cm×1.5cm×0.2cm为宜。

(2)取材应有一定的深度,要求与病灶深度平行的垂直切取,胃黏膜活检应包括黏膜肌层。

(3)有腔标木应取管壁的各层;有被膜的标本取材时应尽量采取;淋巴结等附属组织均应取材以备镜下观察。

(4)切取或钳取组织时应避免挤压,避免使用齿镊,以免组织变形而影响诊断。

(5)活体组织直径小于0.5cm者,必须用透明纸或纱布包好,以免遗失。

(6)含骨组织首先应进行脱钙处理后取材。

7活检的组织学诊断过程

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过程一般是肉眼观察送检的标本→取材→(固定、包埋)→制成薄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病变组织及细胞形态的分析、识别,再结合肉眼观察及临床相关资料,做出各种疾病的诊断。但对一些疑难、罕见病例,还需要在上述的常规检查基础上,再通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辅助诊断。

8活检的种类

1、 按采样方式分类:开放式活检(手术)、内窥镜活检(活检钳)、经皮穿刺活检(活检针);

2、 按采样部位分类:软组织穿刺活检、骨组织穿刺活检;

3、 按检查样本分类:细胞学活检、组织学活检。

9活检可分为三类

(一)术前活检

是指在治疗性手术前或在其它治疗(如放疗、化疗)前所做的活检。一般是取一小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小又位于体表者常常全取病变)送病理活检,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需3-7天才能发诊断报告。其目的是明确诊断,以便临床择期采取相应的手术或其它治疗措施。这样的活检多在门诊进行,而且只取小块组织,故也称“小活检”或“门诊小材”。近年对某些内脏器官通过内镜钳取的材料更是典......

标签:穿刺活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