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别称(北京的别称宛平)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76 评论:0

北京的别称是什么城 北京的别称有哪些

1、北京的别称有:蓟、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师、宛平、京兆以及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

2、北京(Beijing),简“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万人,城镇人口1865万人,城镇化率86.6%,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

北京的别称有哪些?

北京的别称:

1.蓟城: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为蓟县。

2.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在今天的北京一带设置过幽州。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的“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就在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区。

3.燕都:战国时期燕国因为靠近燕山而得名,今天的北京曾是燕国的国都,所以后人把“燕都”作为北京的别称,又衍生出一些如燕台、燕城、燕市等称谓。

4.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5.燕京: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立“大燕”国,自称燕帝,改称范阳为燕京作为都城,后降于唐,之后燕京这个名称广泛使用,如民国时期创建的“燕京大学”、今天的”燕京饭店”等。

6.京城:唐代以后,人们习惯于把国都称为京城(当时为长安),从金朝开始北京成为国都之后,“京城”一词就成了北京的代名词,直到如今。

7.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设立燕山府,故燕京又称燕山。

北京的别称是什么?

北京的别称如下说明。

北京的别称有,蓟,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师,宛平,京兆以及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算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个别称。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建号南京,又称燕京。

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

北平,朱元璋灭掉元朝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建北京城。后又有京师,京兆的称呼。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北京的别称

北京的别称有:蓟城、幽州、燕都、日下、幽都、燕京、春明、京城、南京、燕山、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京师、宛平、京兆以及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等。北京简称“京”。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称谓。

幽州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汗八里

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故元朝定都北京后也称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京兆

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标签:北京的别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