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r计算器(d 计算器)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133 评论:0

淘宝DSR评分怎么计算?有工具吗?

有自动计算工具为啥还有自己费脑的呢,哈哈哈哈。我就习惯性用看店宝中的DSR计算。直接会自动帮忙计算,还会提示你需要多少5分单。简直快捷又方便!

电商怎么做

一、 流量1、 搜索流量工具:搜索诊断助手

A—基础条件:不违规,可在“卖家工作台”-“搜索诊断助手”-“宝贝诊断里”检查。

B—相关性:类目属性相关性、标题关键字相关性。C—人气分:是否橱窗推荐、是否加入消保、DSR评分、支付宝使用率、旺旺效应速度、拍货与发货的时差。

D—图片:很多卖家在优化主搜流量时,经常会忽略图片的优化,然而图片点击率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最后的搜索流量。买家不是直接搜索进来的,而是被图片吸引进来的,优化图片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可以用直通车来测试图片(方法下文会介绍到)。

E—价格与销量:销量相当的产品,价格高的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价格相同的产品,销量高的有更多展示机会。而检查该项指标主要检查自己与直接竞争对手的差距,尤其是7天销量的差距,以做调整。

F—标题优化:在销量相对低的时候多使用长尾词,销量高的时候多使用泛词、中心词,并反复测试,得出搜索流量 搜索转化率的最大值。

2、 付费流量工具:各付费工具的数据报表、店查查。

—淘客:淘客诊断只要看自己与竞争对手的销量和佣金有何差距即可。

二、 转化1、 转化率工具:店查查、数据魔方

A— 内页:首先看销量,其次看评价质量,再来看单品转化率、页面停留时间和询单率。如果连基础销量都没有,评价很差,转化率是不可能好的。两个先决条件解决了,再看单品转化率、页面停留时间和询单率是否不低于行业均值(或店内卖的好的宝贝)。若低于,则一一优化USP卖点、逻辑顺序(是否都做到围绕USP)、展现内容多样化、展现方式。

B—访问深度:由于80%的顾客入店都是从内页进来,所以主要优化内页可导流的位置,分别为店招、宝贝页关联、宝贝页侧边栏、店尾进行优化。再优化首页。查看工具:量子-销售分析-销售总览-平均访问深度、量子-流量分析-宝贝被访排行、量子-流量分析-首页被访数据(停留时间、点击率、跳失率)、量子-店铺装修。优化办法:将店内20%的产品用导航、促销、关联等的方式做集中展示。

C—支付率:是否做到了80%以上。

D—营销活动:定期举办营销活动可提升转化率。

E—客服询单转化率:是否至少做到了行业均值。查看工具:如店查查等第三方工具。优化方法:顾客的每一个问题都建立标准答案。2、 DSR工具:淘宝DSR评分计算器。优化办法:a、淘宝原有服务的升级(7天无理由升级为30天、3天发货升级为24小时发货等);b、淘宝未有服务的创新(围绕客户与商家接触点的创新,如SNS、游戏)。3、 CRMCRM主要查看老客户占比、老客户转化率、二次购买率、客户分组短彩邮的ROI。工具:卖家工作台-会员关系管理、数云、客道等第三方软件。优化的办法:建立老客户分组,根据分组创建老客户的不同特权。越高级的客户拥有越高级的特权。

口袋情报通?听说【多多情报通】上有商家教程干货分享

口袋情报通是个数据平台。但无论是数据分析、数据查询都更推荐多多情报通。多多情报通是专为拼多多商家定制开发,详情工具、批发工具、推广工具等多款插件免费注册使用,具备市场分析、监控分析、选品分析等多项功能。

多多情报通的特点如下:

1、分销代理:推荐用户最高获得50%的返现低成本、0风险、高回报。

2、私域搭建:专属的私域流量池管理平台运营私域流量承载工具。

3、线下沙龙:携手承办各大线下交流会与拼多多用户集聚增强粘性。

4、资源置换:合适于软件服务商,双方实现资源互推的双向合作。

5、市场分析:市场分析包含行业概况、行业价格动向、类目热销榜,潜力行业分析这些。全是关键剖析拼多多的领域具体数据,叶类目便是包含三级、四级类目的小类目的数据。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多多情报通。多多情报通,拼多多的生意参谋300万电商卖家数据分析,云储存数据中心,电商大数据智能云库,对平台类数据进行规模化存储,通过AI智能进行模块化,精细化,实时化的优化更新,保证数据容量与精准度的同时,打造优质的数据迭代更新体系,值得信赖。

2019-08-15

                                                                                          淘宝运营如何做好活动复盘?

主要以电商店铺的运营来进行“总结和复盘”的举例。

首先我们来看为啥不定期的我们要做做总结和复盘呢?

大概有这样三个目的。

第一,记录好数据,为今后同类型的活动做数据对比的依据。

第二,做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继而解决问题。

第三,我老大以前的口头禅:做的好,为什么好?做的不好,为什么不好?

找到好的,加以奖励。不好的,要改正,同时,要进行适度的合理的惩罚。

我们开始做总结时。

我大概会把总结分成这么几个大块:

一,店铺逻辑层;

二,货品逻辑层;

三,用户逻辑层;

四,品牌推广逻辑层;

五,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的计划。

下面的内容我几乎就是按照总结汇报的PPT进行梳理出的一个模板。

在店铺逻辑层,我会把内容分成三大块:

1,销售额

2,分拆各个关键指标

3,DSR动态评分的变化及顾客的评价

首先来看销售额层。

顾名思义,总结一开始就要根据公式进行销售额的汇报。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那么列出来:

PC端的销售额公式及对应表现

手机端的销售表现

列出数据后,要列出一个小结论:

这次活动做得好还是不好?

那么就涉及到参考对标的标准。

有这样一系列的对比指标值得研究:

1)同比去年同期,或同比去年同一个活动;

2)环比日常,看下活动期的销售额,比日常销售情况增幅如何;

3)跟活动计划相比较,活动前列出了活动目标,并按照目标准备了对应的货品,那么与目标销售额和货值相比,销售情况如何?完成了多少?

4)截止目前,年度、季度计划完成情况如何?跟去年同期相比,是否有整体的增长,增长比例如何?

5)可以考虑计算一下行业和竞品的增长或下降情况,按照比例来看我们是增幅是否超出或符合大盘情况。

OK,上面我们通过一系列对比得出了一个小结论。

也许是结果是好,也许是不好。

如果活动本身的销售额里还包含了“预售”的金额。

那么在总结开始,也要分拆一下,预售和活动期各自完成的比例如何。

同时跟上面对比一致,判断自身预售情况如何。

通常来说,理想状态下,预售占比50%到70%,其余的部分会在活动期完成。

销售额拆完了。

01

结论我们简单列清楚了。

我们来看分别对关键指标进行拆解。

[关于流量]

1,先看整体数据,把流量分成PC端和移动端分别拆解。

2,看两端各自UV来源,并计算各个入口的引导成交额、成交量。看转化率和UV价值如何。

3,如果是付费渠道,要尝试计算付费渠道的流量多少,UV价值,以及引导成交金额,计算ROI比例是否合理。

后续可以考虑把付费渠道单拎出来进行分析,图片素材表现如何,文案撰写是否清晰,点击效果哪个最好,花钱的绝对值和ROI是否合理。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数据,一方面要看各个数字的绝对值,另一方面就要看比值。

[关于转化率]

转化率的部分我们要拆解的稍微细一点。

1,直接能看到的转化率是PC和无线各自的总体成交转化率,以及根据流量拆解看得到的各个UV来源的转化率;

2,第二个维度,可以尝试计算客服方面咨询转订率以及店铺整体的静默下单率。

这个环节其实要看的就是根据客服软件来判断,客服服务情况如何。

以及根据店铺装修的数据,来看各个模块引导成交的比例,点击情况,转化率情况。

尤其是通过查看页面的各页面流量,成交产品,以及页面停留时间,访问深度,跳失率等数据来判断,页面是否表现OK。

为今后的UED改版做好数据留存和依据。

[关于客单价]

客单价部分与啥相关?

一般是货品的组合情况,促销机制设计,价格段的设计,以及人均购买件数等内容有关。

所以在活动做总结时,同样的,我们看下相较日常,客单价提升情况。

以及PC和手机的客单价分别统计。常规的经验是PC的客单价要高于手机端。但转化率手机端远高于PC端。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店铺DSR动态评分在活动后的一个变化。

一般大促过后,尤其是S级大活动之后。

大部分店铺都会遭遇到一轮DSR评分暴跌。

所以要实时的监控DSR的变化,在做策划时就要通过一些对顾客的维护,减少顾客差评概率。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客服人员在顾客收到货后,立刻致电扫一遍潜在的差评风险。

与顾客及时沟通,避免差评。

毕竟一个差评,需要几十笔好评订单才能挽回,实在得不偿失。

这里顺便提一嘴。

最近在看资深的运营专家辰沫老师写的《电商相对论》,这本书里对应活动后DSR评分的优化就提出了非常多的经验。

其中一种就是可以考虑:

1)通过DSR评分计算器,按照店铺的评分计算,拉回到高DSR评分需要多少个好评;

2)把从前免费给消费者的赠品挂价销售,通过搭配套餐配合店铺优惠券,让用户一次性多买几个产品,即买三免二,买一赠三。

总之是赠品还是免费,但一次性购买件数就多起来了。原本需要一千单来优化评分,这样操作,一下子减少到三百个客户就可以完成优化。

02

我们进入到总结的第二大部分:货品逻辑。

简单想想,做零售就是准备一盘货,然后到平台上去卖。

最后性价比高的货周转率高,都出手了。

那么活动完毕,你盘点一下,发现还有不少货因为各种原因剩下了。

那么就要同步规划下,剩下的这批货该怎么处理。

是进行日常无折扣销售。还是盘点一下,进行报活动打折促销。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所有货最终都卖出去,并不亏钱。

所以活动完毕,我们就要第一时间对售出的货品进行统计。

- 看看跟活动前我们准备的库存相比,各个款式版本出售量多少。以及销售额都是由哪些货品构成的。

- 很多做电商的小伙伴是不知道货品的成本价和利润率等商业机密的。

- 包含我们以前帮宝洁做线上的天猫运营,也是对利润不知道的。

- 所以假如你对利润和成本是了解的。

那么在做总结时,就要同期对利润和成本进行细致的计算。

看看在不考虑退换货的情况下,活动利润如何,是否满足预期。

做生意的核心数据,可以通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收益率=利润率周转率。

所以当我们想知道活动挣钱情况时,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进行细致的计算。

总结里要体现出来你主推的第一梯队的货品销售情况,以及对应的关联销售产品销售情况。

再进一步的总结,

可以在大活动后,对店铺销售的产品和行业热销的宝贝进行一轮统计。

找到行业热销的产品具备 哪些特点。

记录下来给到负责产品开发的同事。作为后续新品开发的参考。

03

第三大逻辑:用户逻辑。

关于用户,目前的电商后台你可以获取到两大部分的数据。

第一部分是平台根据店铺成交情况,提供的泛用户属性数据。

比如用户性别、年龄、星座、地域、人均购买金额和件数等。

第二部分数据,是根据订单进行筛选出的数据。

比如本次活动期间,新老顾客贡献的金额占比,购买偏好。

以及新老顾客的来源,通知渠道,对应新顾客老顾客的人均成本计算。

可以考虑根据顾客购买产品的偏好,看是否跟地域有相关联的逻辑。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有自己的用户管理和分析系统。

那么订单导出后,作为运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用户进行新一轮的系统中的打标签。

从什么渠道来,买了什么产品,买了几件,花了多少钱,是否可以看得出性别……

用户运营需要做的就是对用户进行分层分标签的细致管理。

并设计一系列的机制,对各个标签进行后续半自动化流程化的运营。

比如可以通过系统设计,购买第一次的用户,可以在收到货后第一时间收到一条短信。

提供一个72小时的大额优惠券,促进用户快速的二次消费。增加复购率。

如果说以上都是跟店铺运营或平台运营极其相关的内容。

04

那么第四个大逻辑就会跟品牌更加相关:品牌推广逻辑

很多品牌都会在大促期间,考虑通过站外的投放增加品牌曝光,增加新用户下单的机会。

那么活动后,就需要对活动期间的投放情况进行一轮梳理。

在那些渠道投入多少钱绝对值,是否可以看到引导成交金额?

是投的SEM还是DSP,或者是信息流广告?

用了什么素材进行分类的投放,各自效果比如点击率如何?

比如引导的流量和点击情况具体数字,对比之前的投放是增加还是减少?

比如在活动期间,在微博上推广的效果如何,粉丝数是否增长,粉丝的阅读和互动量变化如何。

自行了解运费保险的作用以及赔付条件、赔付时间,并思考开通运费保险有什么好

家问答

指数转化

DSR计算器

更多功能

运费险有什么好处

 店查查

您身边的电商专家

运费险的好处是提升店铺成交量、减少纠纷、规避风险。

1、提升店铺成交量:加入运费险的商品能获得买家的青睐,买家会认为你的店铺更值得信赖。

2、减少纠纷:运费险除了能够增加店铺中的成交量,它还有第二个好处,就是减少纠纷。

3、规避风险:淘宝运费险对卖家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可以规避退货的所产生费用的风险。

一、运费险有什么好处?

1、提升店铺成交量

如果说买家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对比的话,加入运费险的货物更能够获得买家的青睐,买家会认为你的店铺更值得信赖。

2、减少纠纷

运费险除了能够增加店铺中的成交量,它还有第二个好处,就是减少纠纷。

3、规避风险

淘宝运费险对卖家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可以规避退货的所产生费用的风险。

二、订单险和运费险一样吗?

订单险和运费险不一样。

订单险和运费险的区别在于:

1、服务对象不同:订单险是针对淘宝卖家,运费险服务对象既可以是淘宝卖家也可以是买家。

2、退出方式不同:淘宝订单险可以在签订协议180天后主动申请退出,具体路径是卖家中心里客户服务的消费者保障服务,而运费险则是在买卖双方交易成功后就会自动失效。

3、投保方式不同:订单险需要卖家进入卖家中心后选择加入淘宝服务,签订协议后交保费,运费险是在购买商品时选择投保,合并付款。

4、交费方式不同:订单险是暂时垫付,指淘宝网和保险公司合作为淘宝网卖家提供订单保险的险种,购买订单险每月需要交一定的保险费用。运费险是直接支付。

5、保额和定价不同:订单险是有些类目需要强制加入的,如保健食品、奶粉等,订单险根据交易额决定服务费用的,运费险是根据理赔次数确定保额。

【PS】1.1 概念——屏幕

一般来讲,在同一个屏幕上,物理像素点大小是一样的;在不同的屏幕上,则未必会是一样大。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上面的对比图,同样的分辨率,P10 的屏幕却比 P9稍大,说明 P10 上的物理像素点也比 P9 上的稍大。

楼主之前提到过,屏幕分辨率有很多别名,可哪怕千变万化也都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物理分辨率,二是逻辑分辨率。准确的说,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应该是物理分辨率,而非 屏幕分辨率 / 显示分辨率。

回顾一下物理分辨率的内容:液晶屏是点阵式屏幕,上面布满了许多个相同大小的液晶,我们也把这些液晶点称作像素点,不同的像素点显示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构成我们看到的内容。我们用 『 横向上的像素数量 x 纵向上的像素数量 』 这种形式来表达物理分辨率。

屏幕物理分辨率是制造时便已经决定好的,楼主的显示器上面分布着 2560 x 1080 个液晶,这个事实并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说,屏幕分辨率是无法更改的,这涉及到设备物料问题。

有人说,屏幕分辨率是可以更改的,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操作系统给出的更改选项。这种说法也不错,但你要明白,这时候的屏幕分辨率指的是逻辑分辨率,而非物理分辨率。

物理分辨率越高,则可接受的(逻辑)分辨率的范围越大,显示屏的适应范围越广。可以看到楼主的屏幕可以被系统改成很多种分辨率情况,如果是一般的笔记本,恐怕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可选项。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屏幕分辨率是固定的吗?你可以说是,因为屏幕物理分辨率由硬件决定,一次成型,无法更改;你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屏幕逻辑分辨率可被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更改。

假设楼主现在所用屏幕的(物理)分辨率是 1600 x 1200,这意味着屏幕横向上分布着1600个像素点,纵向上分布着1200个像素点,屏幕形状偏向方形。如果我想把屏幕(逻辑)分辨率改成 800 x 600,那么,此时会有两种方案来实现这个做法。

一是居中显示,只有屏幕中间的 800 x 600 个像素点会保持发光,显示图像,周围部分保持不发光状态(LCD屏幕下并非不发光,而是发黑光,看起来像不发光),整个画面会居中缩小。不过,因为这种方式往往会使得画面变小,所以系统一般不会这样显示,想要实现这种效果,需要借助第三方手段。

二是仿真显示,系统会尽量使用到屏幕上的每个像素。改成 800 x 600 的分辨率后,图像仍会在全屏幕显示,但需要明白的的是,此时在整个屏幕横向上有800个(逻辑)像素,在纵向上有600个(逻辑)像素,每一个逻辑像素占用了四个物理像素点。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虽然默认支持更改逻辑分辨率,但只能改的比物理分辨率低,必须借助第三方手段才能往高了改,比如 AMD 显卡的 VSR 功能,NVDIA 显卡的 DSR 功能,或者直接改系统配置文件。 但无论怎么改,也都是通过模拟的方式实现的,毕竟物理分辨率是无法更改的。因为通过模拟显示的效果始终有些粗糙,所以,系统推荐的分辨率一般都是物理分辨率的值,也不要妄想通过此类手段让屏幕更清晰。

哪怕是毫无所知的路人甲也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显然不是越高越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了避免被土豪嘲笑,我们就在所有屏幕都只要一块钱的前提下讨论高分辨率的问题。

高分辨率的屏幕常被简称为高分屏,我无法告诉你分辨率高到什么程度才叫高分屏,因为这个标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以前,1920 x 1080 就是高分辨率,现在而言,分辨率达到 2K 、4K 或者更高的屏幕,就是高分屏。

主流的 2K 分辨率代指的是 2560 x 1440,主流的 4K 分辨率代指的是 4096 x 2160,K 就是千,二者皆因横向上的像素数量而得名,以此类推,还有 8K 分辨率等,这些值并不需要你能记住,楼主偶尔也会想不起来。

越高的分辨率,对显卡要求越高。同一个游戏,同一台电脑,在1920 x 1080 的分辨率下很流畅,可如果分辨率改成 4K,将会极大加重显卡负担,各种卡顿也就出现了。不要认为自己用了三四千元的显卡就能无视这些问题,当今市面流行的几大单机游戏在 4K 分辨率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卡顿,所以说,屏幕分辨率不是越高越好。

上一个问题提到了高分屏,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我们是在不考虑屏幕尺寸大小的情况下讨论了分辨率对电脑负担的影响。现在我们就加上尺寸这个参数,同样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讨论高屏幕像素密度也就是高屏幕分辨率的问题。

我们知道像素密度的单位是 PPI (Pixel Per Inch)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也一直用 PPI 来代指像素密度。但当涉及到屏幕分辨率时,更好的说法是 DPI (Dot Per Inch) ,因为我们用 Dot 来表示光点,比用 Pixel 来表示物理像素点更准确。。

楼主为了不把像素密度与打印分辨率混淆,之前一直用 PPI 代指屏幕像素密度,但其实楼主更推荐大家用DPI来代指;当然,图片像素密度还是用 PPI 来代指最为合适。好了,咱闲言碎语不要讲,我们这个问题仅讨论高 DPI(屏幕像素密度)的问题。

理论上讲,高分屏不一定就有高 DPI,因为 DPI 由屏幕尺寸和屏幕分辨率共同决定。但现实中,高分屏往往都有高DPI,因为我们常用的屏幕尺寸无非那几种,在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DPI 自然也会越高。所以,很多人也经常用高分屏来代指高 DPI 的屏幕,严格来讲是错误说法,但这确是主流说法。

除了对硬件要求高,高分屏还有什么缺点吗?想必是有的,否则这种显示细腻、技术稳定、大众期待、厂家赚钱的屏幕为何偏偏就没有快速流行起来呢? 注意,楼主这里说的高分屏代指的是高 DPI 的屏幕。 我们仅针对 Windows 系统,来做一些简单说明。

传统的 Windows 软件 例如QQ 、Office等 的界面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以像素作为长度单位。我们就拿 Win7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程序举例,它在23寸的 1920 x 1080 的屏幕上是香烟盒大小,到了同尺寸的 4K 屏幕上就只有邮票大小了,这么小还怎么用?文字说明可能难以想象,这里给大家找到了一个 视频 。

我们使用 4 倍像素密度的新屏幕是希望获得细腻 4 倍的显示效果,而不是 1/4 的软件界面。软件在高 DPI 的屏幕上无法获得足够的显示面积从而给使用造成障碍,这是 Windows 系统面临的问题。这也回答了我们的问题:高屏幕像素密度未必好,有时候还会造成困扰。

事实上,微软一直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 Win10 的几次重大更新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做出的努力,从 Win10 创意者版本以后,高分屏问题已经不再是什么大的难题。

不得不说,Windows 的历史包袱真的太过沉重,微软制订了一个行业的标准,却也限制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当然,这并不妨碍楼主是软粉,哪怕 Lumia 手机确实难用,可楼主依然相信,微软巨硬。

看过上两个问题后,可能多数人都会对这个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现在的手机屏一般都在 4寸 ~ 6寸 之间,高分辨率也就意味着高 DPI ,高 DPI 也就意味着显示效果更细腻;Android 系统也完全没有 Window 系统在高分屏下的问题。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看未必。

假设手机屏幕在 4 ~ 6 寸之间,分辨率为 1920 x 1080 ,通过公式可以 计算 得到 DPI 的值在400 左右,这个值并不是人眼分辨的极限。人眼的极限分辨能力有多强呢?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确定值来表示,不过倒是有一个参考值。

苹果公司曾经给出一个说法:在 30cm 的观看距离下,超过 300 DPI 后,人眼很难能感受到清晰度的提高,300 DPI — 400 DPI 就是人眼分辨的极限。正是基于此,乔布斯把超过 300 DPI 的屏幕称为视网膜屏(Retina Display),比如 iPhone4 的DPI就达到了 326。

如今 Android 手机的 DPI 往往已经超过了 326 这个值,但是显示效果似乎并不如 iPhone4,楼主认为,苹果采用的 像素排列方式 才是视网膜屏的精髓所在,并不全在于 DPI 这个参数。鉴于楼主对苹果并不是特别感冒,我们就不再继续扯远,还是回到 Android 手机高分屏的问题上来。

手机 2K 屏的 DPI 在500 左右,远超所谓的视网膜分辨率。高 DPI 对手机显示效果自然是有提升的,楼主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手机高分屏毫无意义。只是说,在正常观看距离下,这种提升并不明显,边际效益太低。当然,这是楼主的主观论点,如果你眼力远超常人,千里之外能见人雀斑,你可以当我没说。

高 DPI 屏幕的优点不算明显,但缺点可是不少,首先,高分屏会占用更多的 CPU 和内存等资源,导致手机卡顿;其次,2K 屏幕耗电如流水,严重影响续航体验。楼主用词也许有些夸张,但这些情况确实存在。

花更多的钱,非但享受不到更多的价值,反而要忍受更多的苦恼。这种做法值不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有人认为那一点屏幕细腻程度的提升比什么都重要,我确实无法反驳。

楼主并非不支持手机 2K 屏 ,只是告诉了大家一些利弊得失。现在是 2017 年,可以预见的是,手机高分屏是未来的趋势,现有的这些缺点都会在产品的更迭中被改掉。多嘴一句的是,时下 2K 屏的盛行并非全是因为体验的提高,不过是市场的选择罢了,说白了就是不理性消费行为。

楼主认为,真正的科技应该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手机拼的应该是体验,只有入门级的用户才跳不出硬件参数的坑,体验为王的时代就不要再去拽你懂得的那些参数了。

正是基于此,楼主往往会给人推荐一些 Oppo 和 Vivo 的手机,却经常被指责不懂手机瞎装X等,虽是实话,却多令人不悦。当然,不要受到我的误导认为 OV 的手机就有多好,无非是个适合与否的问题罢了。再多嘴一句,OV 确实高价低配,我用小米,但我看好 OV 的发展,因为它更懂人性也更懂市场,总有一天,OV 也会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现在只是时机未到。

大学生最喜欢谈一些电子产品的配置,却又往往错误百出。大概就是因为入门容易精通难,真的有必要提醒所有同学一句:注重参数的最终诉求都是实际体验。当然,你也可以无视我这话,花钱么,买的就是开心,你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也许是因为知识点讲的太多太乱,所以有些累了,又或者是中午的西红柿面太不合我口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啰哩啰唆了这么多,还请诸位勿怪,我不喜欢和别人谈论配置,一来,很多知识我也不懂,二来,每个人的三观存在差异,希望我们求同存异,消灭抬杠。

这一节我们大致了解了和屏幕分辨率相关的一些知识,趁这主题,楼主顺便推荐一些和屏幕有关的、能提升幸福感的产品。郑重声明,楼主推荐的东西都是自己长时间体验过的,是因为真好,才会给大家推荐,并不是收了钱打广告。

目前,绝大部分的显示器比例都是 16:9,既可以说屏幕的长宽尺寸比是 16:9,也可以说是屏幕横纵方向上的物理像素数量比是 16:9。因为在同一个屏幕上,(屏幕)物理像素点大小是一致的,所以这两种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比较流行的屏幕比例有 【4:3】、【16:9】、【16:10】,现在【21:9】的屏幕则是掀起了一轮新的热潮。尽管很多人对【21:9】不屑一顾,甚至蔑视的称为带鱼屏,但这并不妨碍楼主成为【21:9】的忠实拥趸者。

带鱼屏最大的特点就是长,长的好处是能放开很多东西,多数无益,直接上图吧。另外, 带鱼屏看电影 也是超爽的。

我们常用的显示器都是自己带背光的液晶屏,缺点是对眼睛的伤害比较大,看久了会比较难受,那有没有一种屏幕能像纸张一样不伤眼睛呢?自然有的,那就是电子墨水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就要属电纸书阅读器 Kindle了。

Kindle 预防近视、持不累手,而且能治疗机我两忘、电尽我亡的焦虑症,爱读书的你不要错过这款神器,正所谓,单反穷三代,Kindle 富一生,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 Kindle 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曾打算送 VD 一部 KPW3 ,然后隔三差五的通过邮箱推送书信,后来知道,VD已经收到了家里送的 Kindle。所以有那么几天,我突然觉得我已经沉溺在书籍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嗯,不是开玩笑。

熄屏显示,说白了就是在不点亮整块屏幕的前提下,在屏幕的部分区域直接显示时间、通知消息等内容,在节约电量的同时,方便查看时间和通知等内容。

熄屏显示的原理是仅点亮屏幕上的部分像素点用于显示,而其他像素点始终处于关闭不发光的状态,因此,熄屏显示功能的耗电量可以被控制到一个极低的水平。

好了,关于屏幕方面与分辨率相关的内容,楼主一时间就只能想到这些了,如果有哪里没讲明白的,还请留言垂询。话说快被饿坏了,祈祷楼下的小商店还没有关门。

单纯的靠 【PS】1.0 概念——分辨率 内容,恐怕还是会有很多同学感觉云里雾里,楼主围绕着分辨率这个概念,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争取能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理解,都能有所收获。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部分可能会对脑洞产生误导或损坏等不可逆的影响,请慎重决定是否阅读。希望大家都能无所畏惧,按照顺序把分辨率相关部分读完。

标签:dsr计算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