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号(七夕是农历几月几日的)

生活百科 1年前 阅读:79 评论:0

七夕节是哪天?

中国情人节(7月7日)

七夕起源于中国,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情人节。意思是男女一辈子不离不弃。

传说七夕,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最原始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甜蜜浪漫,幸福美满。既然相爱,就应该专一,始终如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情人节逐渐成为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们会互赠玫瑰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这一天,情侣们会发朋友圈来宣誓爱情,往往令人羡慕。其实爱情很简单,就是我想和你在一起,我很爱你,我想每天和你在一起,我想一点一滴的关心你,我想参与你的未来,我想成为你的人生伴侣。

在古代,只要认定了对方,不管有多远,不管要等多久,双方都会一心一意,很少变心。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现在人们的恋爱节奏也在逐渐加快。

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七夕节是8月14日,星期六,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乞巧

乞巧,是七姐诞(七夕)的一项较为流行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七月初七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陈列巧果(油炸面食)、莲蓬、白藕、红菱等,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若穿好的,就称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民间谓为魁星主文事。

拜魁星仪式亦在月光下举行,在闽东一带,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仕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

拜七娘妈

在闽南,香港台湾,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七夕几月几号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几月几号:8月14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其实,七夕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又称七姐、七娘妈等。七夕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七夕的传说

相传古代天帝的孙女现擅长织布,每天为天空纺织七色彩霞,由于不喜欢这种枯燥的生活,所以织女偷偷下到凡间嬉戏,并遇到了河西的牛郎。织女因为贪恋人间情感,和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还把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教会人们养蚕和纺织技术。

但是好景不长这件事情很快被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到凡间把织女强行带回天宫。牛郎由于上天无路每天痛不欲生,后来他放牧的老牛告诉他,将老牛的皮做成鞋子就可以上天去找织女。于是等老牛死后牛郎就用牛皮,做了鞋子带着自己的儿女踏上云霄,王母娘娘得知之后用金簪划出一道银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在银河两岸,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打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万的喜鹊就会飞过来为牛郎和织女搭乘鹊桥,长久分离的相思之情。使如此短暂的相会就像梦幻一样,仿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没有分别便不知相聚的不易。牛郎和织女的故事逐渐流传,后人在七夕节这一天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和庆典,既对牛郎织女相会的祝福,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段美好的爱情经历。

七夕节也来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最早人们对天文的认知很有限,最早对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认识来源于纺织业的产生,由于民间传说加上纺织业日趋发展对织女星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多,除了牛郎织女星之外还有北斗星。

北斗星第一颗星叫做魁星又称为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也将七夕叫做魁星节或者晒书节。笔者认为人们崇拜星宿或者对七夕节早期认知,都来源于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女孩子希望自己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希望自己像织女一样拥有高超的纺织技术,男孩子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够高中状元建功立业。

七夕节古诗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