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打坐者还应学习两件事:“止观”与“观想”)

生活百科 2年前 阅读:180 评论:0

双盘打坐,如果只是当作普通的瑜伽拉伸,没有结合禅定之道的话,一坐至多三十分钟便应见好久收。再长恐怕是容易损伤关节的,特别是天天练习的人。

有没有禅定,对于双盘坐来说,绝对是天差地别的。越到后来,坐得越久,差别越大。

禅定之道,要而言之,一般先是修止(奢摩他),然后是止+观也即“止观”(毗婆舍那),然后是“止+观+想”也即“观想”(禅那、静虑)。初步得止后,是继续一路修止,还是以观为主,或者以静虑为主,这倒是随人之性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得先修“止观”,再修“观想”。

除了“止”之外,打坐者还应学习两件事:“止观”与“观想”


禅定之道的基础来说,当然是止,也即专注力。

当高度专注发生,初步有定时,特别是进入深层的寂定中,此时拉伸带来的痛,不会引发心理的烦躁。而心理的烦躁是会令气血运行不顺的。

所以,只有禅定状态下,才能冲破仅凭单纯的拉伸动作无法冲破的阻滞

事实上,从身体的角度来看,所谓久坐的能力,就是盘坐的姿势已经不再妨碍气血循环。此时并不仅仅是心理调御能力,而且身体各方面的良性循环能力都是极强的。身、心之间的进步是相互促进的。

正因如此,打坐的真正要诀是修禅定。而禅定是心理之道,是一种练习令自心能够驭身、驭受、驭念,不为境界所动的能力。

所以,我们还得明白,禅定虽然以止为基础,但是并不仅仅是止,在止的基础上,还须得能够学会一心观察,达到“止观双运”;学会一心静虑,做到清净思维以及想象,运用“观想”来探查更隐秘的真相。事实上,科学中的“思想实验”设计,就是一种“观想”,而这是必须具备足够智慧的人才有可能运用的。

正因如此,古时禅宗曹洞宗的“只管打坐”、“默照”,这种貌似什么方法都不用的打坐方式,反而才是一种高级的禅法。实际上,这种打坐方式是随宜在“寂止、止观、观想”的三种高级禅定状态中自由切换的。

事实上,“只管打坐”的人不可能是没有基础的。能够在坐禅中做到“只管打坐”的人,是必须已经具备真正静定的基础。事实上前期几乎都是修过数息、随息之道的,然后对于觉观也已经相当熟练,到最后连主动觉观都已经感觉是妨碍,从而选择自然“默照”的状态。若是依此看来,必须是已经有了“无寻无伺三摩地"或”无觉无观三摩地”的基础,这可得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基础。

由此可见,古来禅宗之所以能够不论禅定,那是因为禅定基础早就扎实,绝不可能是散乱心中口头论理而希冀得悟的。

正因如此,所有论禅的人,都应脚踏实地,不应好高骛远,从数随之道开始学会止息。令自己心念渐歇,气息绵柔,乃至最后心息尽皆得住。在此基础上再谈禅,才不会是妄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