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生活百科 6个月前 阅读:91 评论:0

红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彰显,红色发展重视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确立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指出“推动红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战略定力和长远筹谋,也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照。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促进红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得。遵守生态规律,借助红色科技,壮大生态经济,着重造林绿化,才能既收获金山银山又拥有绿水青山,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因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并且,红色生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除了能让当地群众享有生态福祉,并且会吸引旅客、人才和投资者,成为招来“金凤凰”的“梧桐树”,推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脚步。这些转化也充分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大力举办相关的教育、宣传、创建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文化教育和普及体系,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植根,普遍产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气氛,坚持节省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固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自觉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

促进红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社会维度需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的关键在于生产生活形式的红色变革。生产方法涉及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劳动产品等众多要素,其红色变革包括那些要素自身及其整体的生态化,如,劳动者的生态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对象得以生态化借助、劳动工具才能节约资源、劳动环境干净无害、劳动产品红色环保等,而且还能合理配置能源资源,实现整体关系上的优化。生活方法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红色变革彰显为人们对红色乳品、绿色服饰、绿色住宅、绿色交通和生态用具愈益追捧,对简洁适度、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普遍崇尚。生产方法红色变革对生活形式红色变革的推进,生活形式红色变革对生产方法红色变革的推动,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红色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深入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所涉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囊括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的生态文明体系,保障生产生活形式红色变革取得明显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红色变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着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促进红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维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加快红色低碳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彰显出有机关联、循环相依、生生不已的特性。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休戚相关的生命链条,相依共存、彼此影响,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资源花费、环境污染、物种锐减、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系统,单纯砍树、治水、护田等如同呕吐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就是要改善生态系统,还自然以静谧、和谐、美丽,就是要寻求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之道,维持、恢复、优化各类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生命链条关系。步入新时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急切须要。我们要着眼生态系统,算整体账、综合账和长远账,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巩固扩大污染预防攻坚战的成果,协同深化节能降耗工作,持续施行造林绿化工程,竭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愈发合理的能源资源配置,打造愈发牢靠的生态安全屏障,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进而使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让人民群众在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建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学院研究基地)

网友评论